冬季教你如何预防胃溃疡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冬季是肠胃病的高发期,而胃溃疡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防冬季胃溃疡,打好冬季“保胃战”!

  胃溃疡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和恶变等严重后果。然而,如今很多人却对此掉以轻心。

  消化性溃疡患者要时刻注意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在生活上要注意防寒保暖,调整情绪,饮食上以软食为主,戒除烟酒,尽量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冬季专家教你如何预防胃溃疡

  一、饮食

  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常。到了进餐时间及时进餐,否则过度的胃酸分泌会损伤胃黏膜。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的消化负担,有时还可以造成急性胃扩张,刺激胃分泌更多的胃酸,不利于溃疡的修复。溃疡患者可以少食多餐,每餐不能过饱,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的修复,但睡觉之前不宜进食。

  饮食宜精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难消化的食物。溃疡患者应以易消化的精细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维生素能增加胃黏膜蛋白的合成,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常吃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刺激性的食物如火锅,以及油炸、干硬的食品会使胃肠黏膜充血,刺激胃酸的分泌,容易诱发溃疡。烈酒、浓茶、咖啡等饮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害,不宜饮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充分咀嚼。咀嚼是食物消化的第一道程序,可为食物在胃内的进一步消化作充分的准备。吃得过快,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会加重溃疡的损害。最好养成工作节奏快而饮食节奏不快的习惯。2.不边读边吃。由于阅读时大量血液供给大脑,胃肠系统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3.不蹲着吃饭。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挤压,同样会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

  二、适当的运动及保健

  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使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但是过度急剧地运动时,血液优先供应肌肉等运动器官,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不利于消化吸收。

  三、生活调理

  调整生活节律。不良的生活节律,如不分昼夜地打牌,可促进胃酸分泌亢进,诱发溃疡病,或使胃动脉功能性挛缩,造成胃黏膜缺血缺氧。

  四、胃溃疡患者需要坚持治疗

  许多年轻人得了溃疡病后不当回事,不治或者乱治,随意停药换药,甚至日常生活依旧我行我素,反复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吸烟等,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溃疡病反复发作。其实溃疡一旦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严重后果。一般来说,治疗溃疡病,一个疗程要服药4至6周,疼痛缓解后还得巩固治疗1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千万不要症状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或者频繁换药。

  患病期间还要做好自我保健,调节饮食、规律生活,这样溃疡的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溃疡病患者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注意饮食卫生、饥饱适度,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吃饭应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饥饱适中。

    

#胃溃疡#溃疡病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胃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的炎性缺损幽门螺杆菌及非甾体抗炎药是重要致病因素典型症状是上腹痛,但以餐后痛多见简介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异常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多有餐后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胃溃疡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进行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目前胃溃疡可治愈及根治,但要注意大出血、急性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症状表现:胃溃疡的典型症状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1~2小时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和上腹适,尤其以饭后1小时内疼痛最典型,至下次进食后再出现。诊断依据:依据出现餐后1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病灶可确诊胃溃疡。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本病[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胃溃疡可治愈及根治。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溃疡面愈合,但要注意大出血、急性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否遗传?会。部分胃溃疡有明显的家族史,存在遗传易感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李俊霞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