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的癌症通过“早检”可预防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苏志新

  随着科技进步,种种防癌治癌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却未降反升。这是由于早期防癌意识不强和常规体检项目上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癌症,早期正确诊断是施行合理治疗及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测?癌症早期检查包含几个部分?多长时间做一次健康检查?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怎么办?

  八大检查项目

  目前,血液检查、X线、B超、乳腺钼靶摄片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当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后,还可通过CT、核磁共振、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确诊。

  1.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可以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指标是否升高。

  2.肛门指检。可以确定距肛缘7—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及病变的性质。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大便隐血试验。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以减少大肠肿瘤患者漏诊或误诊。

  4.X线摄片。X线穿过器官组织后会显现出不同的影像,一些相对较为隐蔽的肿瘤就可以在X线拍摄的照片中表现出来。

  5.B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清晰地看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或组织是否有肿块的存在。

  6.宫颈涂片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子宫颈口的脱落细胞,然后使用这两种方法观察,能检出早期宫颈癌

  7.乳腺钼靶摄片。能在X线摄片中显示乳头、乳晕、乳腺脂肪、腺体等不同组织的图像,有利于发现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8.胃镜和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形态,能区分和识别炎症、瘢痕狭窄与肿瘤,对可疑病灶还可立即做病理活检以确诊。

  防癌体检≠健康体检

  用防癌体检、筛查的办法使癌症能够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目前攻克癌症最理想的办法,也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

  常规的健康体检在防癌方面有3个局限:其一,很多癌症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没有症状,比如肺癌早期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而有抽烟史的人多少都会有这些症状,但当出现胸痛、咳血、 高烧不退等症状时,患者多半已是晚期。此外,早期肿瘤的体积非常小,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如果它在体内的位置还比较深,那么常规体检及影像学检查都很难将 其检出。其二,普通的健康体检人数很多,医生像进行流水作业一样,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就有可能被忽略。其三,一般的健康体检仅有基础检查项目,如内、外 科,血、尿常规,胸片等。这样的体检对个人不具针对性,癌症体征和症状就会成为漏网之鱼。

  相比之下,防癌体检是一种更专业的体检方式,由肿瘤专科医生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全身检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或获取受检者的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发生。

  到目前为止,防癌体检的项目都是由肿瘤专业公认的检查手段组成,不同肿瘤类型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比如,实质性脏器的肿瘤需要影像学检查,空腔脏器则需 要内镜检查,体表肿瘤需要触诊或超声检查等。除了常规检查,防癌体检必须配合专业的检查手段。例如有些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表面很光滑,肉眼观察不到病 变,如果不做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就难以发现早期癌变。还有像乳腺触诊这样的诊断性检查,无论检查人员的手法是否专业,对发现乳腺早期微小癌的意义都不会 很大,因此必须辅以乳腺超声、X线摄片等检查。

  各年龄段筛查时间表

  癌症可以通过防癌筛查早期发现,但不同年龄段的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

  20岁后的防癌体检。对于女性来说,有性生活后就要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这是目前最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的防癌体检。女性要特别注意乳腺检查。月经第9—11天应该自检,绝经或更年期女性最好每月固定一天进行自检。

  40岁后的防癌体检。约15%的肺癌病人早期没有症状。40岁以后的中年人,尤其是吸烟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胸部X线或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肠X线检查等。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房体检,每1—2年做一次乳腺X线摄片,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每3年做一次妇科检查。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每年都应做一次肛门指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血清甲胎蛋白。酗酒的人应定期检查口咽部。

  50岁后的防癌体检。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肠镜,筛查结肠病变,不适合做肠镜的人可改用CT检查。男性还应在体检中增加一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宫颈癌#癌症#体检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明原因的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癌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简介癌症,是指以异常细胞的发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异常细胞受控制地分裂,并具有浸润和破坏正常人体组织的能力。癌症多表现为身体明原因的出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异常。癌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污染、辐射、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癌症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本可实现临床治愈;而中晚期患者、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治疗也法治愈,只能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症状表现:根据癌变部位同症状表现同,常见的癌症症状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皮肤变化或伤口难愈合;食欲振、排泄异常;异常出血;明原因的虚弱等等。诊断依据: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由癌症引起的各项异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通过必要的病理活检进行确诊及明确癌症类型。病理活检为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癌症有哪些类型?癌症类型很多,以下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胃癌肺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有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约以3.9%的幅度增长,且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在常见癌症中,肺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一[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部分可治愈。大部分的癌症目前并特效的治疗方法,难以彻底治愈,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式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周期。病情较轻且发现较早的部分癌症,经过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杨宏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