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危险的息肉有4副“面孔”,超过这个年纪该做肠镜了

危险的息肉有4副“面孔”,超过这个年纪该做肠镜了

临床统计发现,在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里,有15%的人存在肠息肉

 

在医生眼中,有些息肉和癌是“近亲”,但不同息肉的癌变几率不同,危险的息肉通常以相似的面孔出现。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危险的息肉长啥样,并教你预防息肉恶变。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思德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宋正己

 

危险息肉以4种“面孔”出现

 

通俗地说,息肉是长在黏膜上的“肉疙瘩”,上到鼻腔,下至直肠,但凡有黏膜的地方都可能长息肉。

 

息肉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与人种有关,亚洲人群往往高于欧美人群。

 

 

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危险的息肉常以4种面孔出现:

 

+大小超过2厘米 

1厘米以下的腺瘤性肠息肉(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为1%~3%;1~2厘米的为20%;2厘米以上的高达50%。

 

+趴在肠壁上的息肉

 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样长在肠壁上,有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

 

而平坦型息肉基底部较宽,像地毯一样“趴”在肠壁上,不容易检查出来,也不好切除,相对来说癌变的发生率要高一些。

 

 

直径超过1厘米的平坦型息肉,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其癌变速度跟一般息肉不同,即使是良性病变,随访资料显示,最快3年左右也会发展成进展期大肠癌

 

+多个息肉同时出现


 一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数量越多越危险。

 

+遗传性息肉


 某些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有肠癌或者肠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别关注。

 

年过40岁,该做个肠镜了

 

原则上,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

 

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者去做一次肠镜;如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

 

  •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史;
  •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

 

肠镜能看到什么?

 

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肠黏膜的微小变化能被直观看到,这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息肉、腺瘤、肠癌等40余种疾病。

 

一般较小的息肉,会在胃肠镜检查时,利用活检钳将其钝性钳除或用电流、微波等将其灼除。医生还可用活检钳取得小块组织,以对病变部位定性。

 

做肠镜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几日

一般需要做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老年人及需镜下治疗者要检查凝血功能,无痛肠镜要做麻醉评估。

 

检查前一晚

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质食物(无渣饮食,如清汤、白糖水、蜂蜜水等;禁食乳制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浓汤等),不吃高纤维蔬菜、水果,禁吃红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火龙果。

 

同时,要服用医生开的泻药清洗肠道,服药期间要来回走动,轻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

 

检查时

无痛检查者,必须有成年家属陪同。

 

检查后

检查后建议24小时内不要开车,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普通肠镜做完就可以喝水吃饭了;无痛肠镜和取活检者,4小时后再进食。

 

息肉恶变前,给了你10年时间

 

95%左右的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控制和预防息肉癌变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发展过程十分缓慢,至少需要10年,甚至二三十年。

 

 

近50%的大肠癌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和运动锻炼进行预防的:

 

尽量避免便秘

 

长期便秘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可持续刺激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症,久之可能引发肠息肉。

 

便秘者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蹲便,培养排便习惯,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

 

上厕所最好不要带手机,无论蹲厕、坐便,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有便秘的人不宜超过10分钟。

 

多运动,减少久坐

 

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体外,预防息肉的形成。

 

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每周运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慢跑、健步走都是不错的方式。

 

重视孕前检查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有很大可能会将疾病遗传给后代,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在孕前做一次肠镜筛查。在孕期,做好相关检查(如染色体检查)可以预防下一代出现相同疾病。

 

过点“苦”日子

 

预防肠癌,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推荐了一个方法:饮食不妨“苦”一点,守住“鲜、野、淡、杂”四字诀:

 

  • “鲜”指多吃新鲜食品;
  • “野”指吃天然蔬果;
  • “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
  • “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长期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少的人,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需要提醒的是,切除息肉后并非万事大吉,不可忽视复查。因为手术切除后,身体环境没有改变,遗传因素也不会改变,息肉仍有复发的可能。多久复查一次没有硬性规定,建议遵医嘱。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胃镜术后食道息肉患者如何恢复饮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食道息肉的发现和治疗尤为常见。那么,做完胃镜摘除食道息肉后,患者何时可以喝水和进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道息肉的基本情况。食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它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对于已经完成胃镜摘除食道息肉的患者,饮食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术后6-8小时可以适量喝温凉水,以缓解口腔干燥。随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温凉流食,如米汤、稀饭等。在身体适应后,再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在饮食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消化道。 2. 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消化。 3.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4. 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做完胃镜摘除食道息肉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恢复饮食。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医者荣耀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术后康复攻略:饮食与生活调养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许多患者在发现后都会选择进行镜下切除手术。术后恢复阶段,患者通常无需过于担心,但以下注意事项仍需牢记。 首先,术后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患者可以适当服用制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以缓解症状。一般来说,术后无需进行输液治疗。 其次,术后饮食调整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术后两周内,建议以稀饭、面条、馄饨等低脂半流质食物为主。待恢复良好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术后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 小李是一位45岁的中年男性,因胃息肉接受了镜下切除手术。术后,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小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远程医疗新视界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表面光滑?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胃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可能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胃炎等因素有关。由于胃息肉的形态多样,很多人对其性质存在误解。本文将探讨胃息肉的表面光滑与疾病性质的关系,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表面光滑的胃息肉并非一定是良性的。虽然大多数胃息肉是良性疾病,但最终疾病的性质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定。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重要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胃镜观察到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并取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故事案例:李先生今年45岁,近期出现胃部不适,便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胃部有一个表面光滑的小息肉。医生告诉他,虽然息肉看起来良性,但仍需进行病理活检以确定其性质。经过活检,结果显示李先生的息肉是良性的,但医生建议他定期复查,以预防息肉恶变。 治疗建议:对于良性的胃息肉,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药物治疗等。对于恶性的胃息肉,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日常保养:预防胃息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同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胃息肉。

跨界医疗探索者

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李先生最近总是感到胃部不适,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可能患有胃息肉。医生解释说,胃息肉虽然多数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变。 针对胃息肉的治疗,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通过手术,可以将息肉彻底清除,降低恶变的风险。 除了手术治疗,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李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调整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同时,他还养成了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保养,李先生的胃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胃息肉也得到有效控制。 胃息肉的预防同样重要。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胃息肉。

医疗新知速递

1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的诊断与治疗:全面了解胃部健康问题

胃息肉,这一常见的胃肠功能障碍问题,常常给患者带来消化功能异常的困扰。为了了解胃息肉的成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病理机制。胃息肉是由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这种肿瘤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慢性胃炎、长期饮酒和吸烟等。 胃息肉虽然多数为良性,但仍有少数情况可能发生恶变。因此,对于胃息肉的检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胃息肉应该如何检查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1. 内镜检查:这是诊断胃息肉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可以直观地发现息肉的存在,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胃黏膜活检:通过内镜取一小块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息肉的性质,是否为良性或恶性。 针对胃息肉的治疗,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的胃息肉,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2. 内镜下切除:对于较大的胃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有恶变倾向的胃息肉,或者内镜下切除手术无法彻底清除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卫生:保持饮食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胃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尽量避免。 3. 定期复查:对于胃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健康驿站

1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便血:辨别真伪,呵护肠道健康

了解便血症状,守护肠道健康 便血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许多人对此并不重视,甚至不知道便血可能预示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便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假便血,另一种是真便血。 假便血通常是由于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如红色蔬菜、葡萄、巧克力、铁剂等。这些食物和药物会使得大便颜色改变,但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而真便血则是由肛肠疾病引发的,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大便出血,因此,对于便血现象,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了保护肠道健康,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肠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粗粮等。 2. 忌食辛辣、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如辣椒、油炸食品、烧烤等。 3. 戒烟限酒,避免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4.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如避免久坐、过度劳累等。 6.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 李先生,35岁,是一名办公室职员。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大便中偶尔会出现鲜红色血液,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偶然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便血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贫血症状。在家人劝说下,李先生来到了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他为痔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饮食,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健康驿站

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病治疗: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

胃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但最关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地吃饭。其次,饮食要清淡,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烟酒,烟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2.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病症状。 3. 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 4. 避免吃得太快,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5. 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胃部健康。 除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有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如果胃病病情较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手术治疗可以切除病变部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之,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药物、手术等多个方面。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早日康复。

生物医疗创新站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治疗与日常保养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它可分为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两大类。对于增生性息肉,由于其有恶变的风险,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而对于炎性息肉,一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甚至消失,因此不一定需要进行手术。 在治疗胃息肉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大小。如果确定为增生性息肉,医生会建议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这种手术通常在门诊进行,术后恢复较快。 对于炎性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先尝试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息肉的变化。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张先生,45岁,因上腹部不适到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有一个息肉。医生建议他先进行药物治疗,观察息肉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息肉也缩小了。 总之,治疗胃息肉的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养,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医疗科普小站

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揭秘病因、诊断与治疗之道

胃息肉,这一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炎症、应激、酒精摄入、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由于胃息肉存在恶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其恶变率远高于单个息肉。 为了准确诊断胃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伴有糜烂、出血等情况,医生通常会采用钡餐摄片和纤维胃镜检查。其中,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手段。 一旦确诊为胃息肉,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切除息肉,可以有效降低恶变风险。 以下是一个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案例。张先生,50岁,因胃部不适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胃息肉。经过纤维胃镜检查,医生发现其胃内有多处息肉,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张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除了手术治疗,胃息肉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 胃息肉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息肉的类型和大小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运动与健康

1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便不成形、腹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消化系统的问题,其中大便不成形、腹泻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的情况呢?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大便不成形、腹泻的原因。排便习惯的改变、不适感、饮食因素等都可能导致这些问题。常见的引起腹泻的原因有普通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等。 小王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大便不成形,每天一次,总是拉稀。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而且食欲不振。一开始,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于是,他决定去医院就诊。 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结果显示,小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医生告诉他,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治疗。 对于大便不成形、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如果病因明确,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对缓解症状也有帮助。 总之,大便不成形、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健康百科

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男58岁,有慢性胃炎和肠息肉,想服用参苓健脾胃颗粒,但不清楚具体用法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5

医生建议:参苓健脾胃颗粒有基础疾病的情况需要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后遵医嘱,用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及时线下就诊。

查看详情

患者胃不舒服,检查发现有胃溃疡、胃息肉和肠炎,想咨询用药情况。患者女性57岁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疾病判断:患者有胃溃疡、胃息肉和肠炎,需要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治疗。 用药建议:清胰利胆颗粒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和反酸症状,但使用不得超过7天;康复新液可用于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但外用时应注意纱布的选择。 治疗建议:注意饮食清淡,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睡眠习惯。 生活建议: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查看详情

患者咨询胃息肉术后多久可以正常进食并补充营养。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3

医生建议:疾病判断:患者进行了胃息肉手术。
用药建议:术后恢复期,每日补充一瓶营养品,可在午餐或晚餐后1小时服用。
治疗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息肉复发情况。
生活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术后康复。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祝早日康复!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