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科多种疾病中的症状,可有壮热、低热、潮热等不同的症候群表现。壮热是指身体发热,热势壮盛,扪之烙手,或伴恶热烦渴的一种症状,属高热范畴(高热是指腋温高于 39℃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常见急症。高热又称“壮热”“身灼热”“体若燔碳”);低热是指身体自觉发热,但热势不高,一般体温在 37.5℃-38℃之间;潮热是指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一般。
因疾病不同与病因病机的差异,小儿发热应按原发疾病进行辨病辩证治疗。然而小儿体属纯阳,阴常不足,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多种疾病因素的影响均可致病机从阳化热而出现高热,尤其婴幼儿更易见。
其病因病机有如下三点:
- 外感高热
- 里热炽盛
- 邪郁少阳
外感高热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且寒暖不能自调,若调护失宜,六淫邪毒由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肺卫,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则发热。感受温热、暑湿之邪,或感受寒邪,从阳化热,均可引起高热;且邪愈盛,正愈实,交争愈剧,热势愈高。
里热炽盛
若外感邪毒入里化热,或温热疫毒等直中于里,或小儿嗜食肥甘辛辣,肺胃蕴热,均可致里热炽盛,发生高热。邪热充斥内外,扰上及下,闭塞气机,可出现邪热蕴肺、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热入营血诸证;热毒灼津炼液为痰,痰火交结,上扰清窍,引动肝风,亦可致变证丛生,甚至出现闭、脱等危重症候。
邪郁少阳
若感邪之后,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致少阳枢机不利者,则可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之寒热往来证。由于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功能失常,故常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候表现。
小儿发热之预防与调护:
- 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 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 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居家、教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
- 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 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 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 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等现象,需提高警惕,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思考中医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看舌苔知疾病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解说胃病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气血阴阳有什么区别?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祛湿方法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养胃方法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艾叶泡脚效果高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治疗口腔溃疡的小妙招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冬至养生小知识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文章 春分养生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