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关节炎用什么药比较好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是因为银屑病导致的炎症性关节病变,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意区分的是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且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具有银屑病皮疹和关节炎症表现,同时要注意这个病是一种进行性、致残性的关节病。发病之后主要累及人体的远端指间关节,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损害很大。

虽然银屑病关节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大多数认为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方面原因是参与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现在来看银屑病关节炎是很难完全治愈的。银屑病关节炎虽不能根治,但是患者经过积极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也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并得到很好控制。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大多数会有关节疼痛等关节炎症的临床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选用西药,如扶他林、芬必得等。但是这类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为防止病情恶化及延缓关节组织的破坏,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慢作用抗风湿药。这类药物包括柳氮磺吡啶、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

中而医则认为银屑病关节炎在属于“痹症”与“白疕”。关节症状则类似“痹症”“白疕”说明了银屑病皮损特征,。中医觉得本病原因复杂,可能是因为正气不足,气血不盛,卫外不固,然后风、寒、湿毒三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而发病。同时中医药治疗这个病需要细水长流,医家常将桂枝芍药知母汤作为治疗这种病的主方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很好。

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银屑病关节炎治疗方面,西药的起效快,效果明显是其优势;而中药起效慢为其缺点,但它能缓解症状、适合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正确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旺生·主治医师
曾旺生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预防保健科
好评99%|接诊量18480|响应时长20分钟
擅长:皮肤科,性病,艾滋病,乙肝,狂犬病等。
¥35
问医生
#关节炎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一处或多处关节疼痛、僵硬以女性患者居多,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基本法治愈,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简介关节炎泛指由受伤、自身免疫、感染、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关节炎性疾病,可能发生于一处或多处关节,也可影响其周围组织。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发红、发热、肿胀、变形甚至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致残。总的来看,女性关节炎患者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多于青少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显著缓解。症状表现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能自由活动,关节周围皮肤泛红、发热,以及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力。诊断依据临床医师除了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患者的病史之外,还需结合血常规、化验关节液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关节炎。关节炎有哪些类型?骨关节炎(OA)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其他类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AS)、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相关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据统计,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3%,致残率超过50%。总体趋势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且女性较男性易发,但同类型的关节炎具有同的人群流行特点:1.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在我国以膝关节炎为主,患病率为8.1%,农村患者数量是城市的两倍[1],50岁以下发病率为5.2%,60岁以上发病率为11%,且有年轻化趋势[2]。2.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3],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4-5]。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年龄小于16岁,发病率约3.5~13.9/10万,女童于1~2岁高发,男孩于2岁和9岁高发。4.其他类型关节炎:(1)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约0.2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2)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约1~4%;(3)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0.5%。是否可以治愈?1.骨关节炎:目前仍治愈方法,临床医师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方式,以缓解患者病痛、控制病情发展;2.类风湿性关节炎:法根治,患者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后,可得到临床缓解;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暂治愈方法,部分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后,关节炎症状可得到长期缓解,但关节损伤一直存在。4.其他类型关节炎:(1)强直性脊柱炎:法治愈,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延缓疾病进程;(2)痛风性关节炎:一般会终生伴随患者,接受积极治疗之后,预后良好;(3)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多数预后较好,在治疗后,可于3~4个月之内康复,但易复发。是否遗传?一般遗传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大的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