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手足口病呢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张鹏勇

手足口病是近些年来特别多发的一种疾病,针对于儿童发病,一般发病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孩子身边,该病的出现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导致患儿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且皮肤瘙痒严重,不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们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一起了解一下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对于孩子的健康危害特别的严重,导致患儿哭闹严重,为此家长朋友们要将该病重视起来,应当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生活中必须要勤洗手,预防该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要多洗手,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外出回家以后,应当使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仔细的清洗双手,较小的宝宝要勤换尿布,及时的给宝宝处理粪便,处在疾病流行期间,最好不要让孩子去密集的场所,应当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场所。

饮食的卫生也要提高警惕,家长朋友应当教育孩子在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方面应当选择清淡的食物,最好不要让孩子食用油腻、燥热、较难消化的食物,另外还要做好消毒的工作,尤其是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毛巾、水杯等,都应当进行定期的煮沸消毒处理,衣物也应当在阳光下进行暴晒,室内还要经常的通风,平时还要观察宝宝的身体变化,手足口病的出现需要注重治疗的工作。

经过认识上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了,手足口病特别普遍,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性,给较多的宝宝带来了损害,各位宝妈不但要提防该病的出现,还应当在宝宝的身边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希望上述中的预防措施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预防#手足口病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