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指南有哪些呢
作者:张鹏勇
在日常的生活中,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发病,给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对于这种疾病要及早的进行预防,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降低发病的几率,那么手足口病的预防指南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饮食上多加注意,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身体还处于成长期,身体机能还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肠胃功能比较差,而手足口病恰巧又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多加重视,避免吃生冷的食物,要以熟食为主,而且要保证食物的健康和卫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患病的几率。
2,多喝开水,大家都知道吃生冷的食物或者是喝凉水都是会引起肠胃的不舒服,这是因为生冷的东西中细菌和病毒是比较多的,而开水是有一定的杀毒效果的,所以给孩子喝水的时候一定要喝开水。
3,提高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人流多的地方大多也是细菌和病毒滋生和繁殖的时候,所以孩子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之下的话,是很容易患病的,所以尽量的少带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地方,而且在室内的时候,要多注意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这样也能够减少病毒和细菌,能够降低患病的几率。
4,尽量的让孩子多晒晒太阳,因为太阳中所含的紫外线是能够起到杀灭病毒和细菌的效果的,所以可以让孩子多晒太阳,这样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暴晒,而且孩子的被子和衣物可以定期的晒晒太阳。
以上就是关于手足口病的几方面预防指南,希望能够通过以上的知识讲解,给更多的家长们带去帮助,也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对于手足口病,提早预防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在生活中,宝爸宝妈们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孩子患病的几率,这样也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
#预防#手足口病
阅读数 62018-07-2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