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作者:刘志钢
电解质紊乱是血浆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不平衡,可引起机体多种症状,如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引起该病的离子有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等相关离子,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治疗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更好的治疗。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验血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的价值是最高的。它可以通过直接检测人血液中的离子来判断钾、钠、氯化钙离子在人体内的浓度,从而诊断疾病。通过血液检测诊断,我们可以直接诊断出人们患的是哪种离子型疾病。
2,基于电解质检查的诊断。这种检测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血浆电解质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更好的对电解质紊乱起到诊断作用。
3,应根据症状进行诊断。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最常见的病因是腹泻和胃肠道疾病,根据人的一些症状并结合人的身体饮食习惯对电解质紊乱起到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电解质紊乱的另一种检查方法是血液生化检查,主要检查六项指标的数据,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肌酐、甘油三酯和尿素氮。然而,血液检查有许多要求,例如早上需要禁食血液,在不能食用动物血液和其他食物前几天进行粪便潜血检查,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或者服用一些影响血液指标的药物,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会逐渐对身体的许多部位造成损害,导致非常强烈的并发症。通过控制疾病,人们的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我们自己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疾病有好处。
#病因#高渗透性综合征
阅读数 1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电解质紊乱为临床常见合并症常引起大脑、心脏功能异常多数可以治愈,治疗以去除原发病、对症治疗为主简介生物细胞的活动和代谢都必须在液体环境中进行。正常情况下,机体体液及其组分的波动范围很小,以保持电解质、渗透压等相对恒定;而炎热、高温作业、剧烈运动、某些疾病、创伤、感染等因素可引起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电解质紊乱,重者可危及生命[1]。本病可以治愈,治疗以去除原发病、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较好。症状表现[1-2]:同类型电解质紊乱所具有临床表现同,较为突出的症状为心律失常、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等)。诊断依据[1-2]: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5毫摩尔/升可确诊;高钠血症:血清钠超过145毫摩尔/升可确诊;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毫摩尔/升可确诊;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5.5毫摩尔/升可确诊;低氯血症:血清氯低于95毫摩尔/升可确诊;高氯血症:血清氯超过105毫摩尔/升可确诊;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2.25毫摩尔/升可确诊;高钙血症:血清钙超过2.58毫摩尔/升可确诊。电解质紊乱有哪些类型[3]:临床上一般分为: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氯血症、低氯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是否常见[1-2]?临床常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好发。是否可以治愈[1]?●大多数可以治愈,极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死亡。●以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为主。是否遗传[1]?会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