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痘痘是什么样的 带你了解手足口病疱疹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全守东

手足口病可称为“儿童的第一杀手”。由于手足口病反复发作,所以应加强护理,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减少发病几率。因此,家长应严格监督孩子的行为,并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虽然这种疾病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在少数情况下,家长不必过于惊慌。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手足口病痘痘是什么样的,了解手足口病疱疹,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这几个问题。

手足口病的皮疹小而偏红,瘙痒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存在厌食,喉咙痛和腹痛等症状。口腔粘膜上的疱疹大小约为1-3mm。水泡破裂后,溃疡,灼痛明显。通常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发生在口腔粘膜,手脚,伴有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手足口病疱疹无疼痛感,没有伤疤和疤痕水痘疱疹很痒,刮伤后容易继发皮肤感染,容易留下疤痕。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一般症状是轻微的,发烧(中低热,约38°C)和手足,口腔,臀部和其他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主要是接触感染,例如,通过接触唾液,疱疹,粪便和其他受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牛奶工具,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的喉咙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

即使用疫苗,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因为,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只会降低宝宝患有手足口病的几率,所以,并不是接种疫苗后宝宝就不会得手足口病。因为,不只一种细菌会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我们应该预防手足口病。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吃东西前洗手,外出回家后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少吃生冷食物。小孩经常接触的物品,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患者。

许多父母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将孩子留在家中,不敢带孩子出去玩。事实上,户外活动是可以照常进行的,只要避免带婴儿和幼儿到空气流通不畅和拥挤的公共场所,呼吸新鲜空气对孩子是有好处的。父母即使忙于工作,也应该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他们有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
阅读数 2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