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应该如何来辨别 手足口病和这3种病区别在哪里?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小宝宝如果得了手足口病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它具有传染性,这也让很多的家长非常担心,非常的恐惧。所以,在这一点上,很多的家长都会极其的重视,去做好防御措施,以免宝宝,得了这种病就麻烦了。

其实,所谓的手足口病,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很多的家长都不能正常的,准确的去分辨宝宝是否得了手足口病,这是因为它与其它的几种病症状类似,导致非专业的人员不能马上进行辨别,就好比上一次一个朋友带着自己家的小宝宝去医院打疫苗的时候,就碰上一个排队的宝妈正带着自己的孩子,问着医生说宝宝的手上起了小疹子,询问医生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这时候排队的很多家长就远离开来,很怕被传染,但是结果呢,医生却告诉她这不是手足口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分辨它和其他病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手足口病,无非就是因为肠道病毒的关系而导致的,也是通过日常的一些接触,不卫生的地方,或者是宝宝消化道之类的传播,而且才发病的时候一般会在手心周围出现一些泡疹,而且在口腔上也会出现于类似的红疹,疱疹之类的,还会有发热的现象产生。而且宝宝这时候一般会有剧烈的咳嗽,甚至是恶心,呕吐,也不愿意吃饭,更严重的还会危机生命,所以不得不重视。

首先第一个,手足口病和疱疹性的咽喉炎非常类似,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庖疹性的咽喉炎,产生的庖疹仅仅是出现在宝宝的口腔之内,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二个,手足口病和普通水痘的区别在于,水痘属于全身的症状,一旦发作就遍布全身,而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是在口腔,手脚,咽喉这几个地方。并且伴随着咽喉疼痛,食欲不振的现象。

第三个,手足口病和口腔溃疡的区别就在于,口腔溃疡所产生的小红疹并不会发热,而手足口病却有发热的现象。

所以对于这几个病状,我们一定要学会去分辨和预防。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卫生,经常的洗手,多喝一些开水,晒晒太阳,消消毒,少带小孩子去不卫生的公共场所。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朝·主治医师
陈朝主治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扬州市中医院小儿内科
擅长:
¥30
问医生
#手足口病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陈朝·主治医师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