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人怕冷吗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症状
作者:许金云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即使出现一些症状也不是特别严重,大家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很多人都是到了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希望大家能够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症状有深入的了解,便于大家早点发现疾病。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会怕冷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人的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了肝功能失调的情况,这样血液循环就不是十分顺畅,或者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元素,使得自己的机体热量供应严重不足,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到冷了。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出了怕冷这个症状外,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症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症状如下:
1、乏力。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之后浑身会变得没有力气,不同的患者乏力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很轻的人并不会把它当回事。也有一些人直接无法站立行走了,并且因此去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肝功能,如果肝功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2、黄疸。确切地说黄疸已经不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表现了,但是它是最为典型的一个症状。黄疸的本质是肝脏细胞受到损伤或者胆管受损伤导致胆红素升高,早期的表现是尿液黄色,但是患者很少把它当回事,以为是自己上火造成的。胆红素越高,黄疸症状越明显,眼睛都是黄的。
3、发热。大约有20%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一般都是在38.5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
4、消化道症状。轻者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厌油腻,重者可表现为恶心,甚至呕吐。
不知道大家阅读完上文后有没有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症状有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典型症状牢记在心里,以后这些症状就是帮助大家在第一时间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依据,这样也不至于到了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才发现,延误了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黄疸、腹水、脾大、乏力、右上腹疼痛严重者可致肝功衰竭一般需要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简介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肝病,病因尚明确。根据主要受累的肝细胞类型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二是自身免疫性胆管病。后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治疗上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对肝脏的损害为主。当肝脏损害进入终末期时,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手段。预后差异大,实验室检查缓解后,一般预后较好。第一次就诊时若已经进展至肝硬化阶段,经治疗后可暂时控制,但反复发作者,预后佳。症状表现:乏力、嗜睡、黄疸、腹水、发热、右上腹疼痛。诊断依据:依据患者乏力、嗜睡、黄疸、腹水、发热、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彩超及组织学检查等可以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哪些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表现为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血清转氨酶和IgG升高,常与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肝内小叶间的胆管肉芽肿炎症,导致小胆管破坏减少、胆汁淤积,最终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特发性肝内胆管炎症和因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门脉高压和最终肝衰竭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IgG4相关性胆管炎: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病因明的胆道疾病,其生化和胆道造影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似。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否,自身免疫性肝炎见于所有人种和所有年龄,男女比例为1:4,发病年龄呈双峰型,即青春期和女性绝经前后,亚太地区的患病率40~254/百万人,年发病率6.7-20/百万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9,发病年龄可在20~90岁,平均年龄50岁。受地区和人种限制,每年发病率和患病率为2~24/百万人,患病率19~240/百万人。原发性肝内胆汁性肝硬化有家族因素,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累及年轻男性,男性占比70%,平均发病年龄是40岁。是否可以治愈?较难治愈,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对肝脏的损害为主。当肝脏损害进入终末期时,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手段。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