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需要吃药补血吗 介绍心肌缺血的常用几种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赵晶晶

心肌缺血疾病多发在中老年人的身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上的许多机能大不如前,特别是营养素的缺乏,很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疾病的产生,所以需要进行及时的关注。出现心肌缺血之后,需要坚持适当的补血,在平时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补血,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比如菠菜、蛋、猪血等,能够有效的缓解心肌缺血的疾病症状。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专业的药物,双管齐下才能够实现比较积极的效果。那么心肌缺血需要吃药补血吗?实际上常备心肌缺血的治疗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心肌缺血需要吃药补血吗?

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之后,吃药补血有一定的必要性。除了可以吃药补血之外,还可以选择饮食补血。如果能够将饮食补血与吃药补血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更加积极显著的效果,所以对于心肌缺血疾病是不容忽视的。在补血的过程中要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同时还要合理的舒缓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不能够过度的消耗自身的经历。

心肌缺血的几种常用药:

1、丹参片

食用丹参片对心肌缺血疾病治疗是有比较积极的效果的,丹参片可以有效的缓解心肌缺血的疾病症状。除此之外,丹参片还能够对冠心病进行积极的预防,比较适合经常胸痛的患者。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成药物,其中含有多个中药成分,能够实现保心的效果。使用保心丸不仅可以治疗心肌缺血疾病,还能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使心脏永远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

3、通心络

通心络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保心药物,其中含有人参、蜈蚣和蚕蛹等高营养成分,经常使用药物可以促进冠脉的流通,从而防止心肌缺血情况的产生。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冠心病。

虽然心肌缺血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只要在平时进行积极的预防,就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出现心肌缺血疾病之后,需要坚持按时用药。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能够给自身施加太大的压力,在平时积极积极的预防可以使疾病早日远离。

#心肌缺血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心绞痛、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大多数可生存很多年干预措施包括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简介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简称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1-4]。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通过扩张冠脉、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生存很多年,但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症状表现[2]: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疼痛部位位于胸骨体之后,可向左肩、左臂内侧达名指或小指等部位放射。胸痛多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诊断依据[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①心电图:发作时ST段压低,偶有T波倒置;②心电图负荷试验:增加心脏负担激发心肌缺血: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以ST段出现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为阳性;③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④有创性检查: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2)隐匿性冠心病:有心绞痛的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3)缺血性心肌病:①有明确的心肌坏死或心肌缺血的证据;②心脏明显扩大;③心功能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依据。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CK-MB)测定。(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1-3]?1.慢性冠脉疾病或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缺血性心肌病(3)隐匿型冠心病等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1-3]?是否常见[2]?本病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农村地区心肌缺血致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已略高于城市水平。是否可以治愈[1-3]?能治愈,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是否遗传[1-3]?有遗传倾向,但是遗传病。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