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大声点!我没戴眼镜听不清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近年来,近视越来越常见,很多人早早就戴上眼镜,甚至有的小孩刚上幼儿园就开始戴眼镜。千万别觉得是危言耸听。2012-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数量及增速不断攀升,中国近视人群高达7.1亿人,几乎有一半人都近视了。

图源:新京报有理数

虽然近视不是什么大病,眼镜一戴就完事了,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不少麻烦。比如,疫情期间,不少人抱怨戴口罩眼镜经常起雾看不清。部分近视度数较浅的人索性不戴眼镜。

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眼镜一摘,听不清了。眼镜一戴,又听清了。很多人好奇究竟怎么回事。今天一起了解一下吧。

不戴眼镜听不清,不是玄学,是科学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听”对方的话。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对方嘴唇的运动来“读出”信息。近视的人摘掉眼镜,会让自己更加在乎视觉信息。此时,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不同步,很容易让人感觉自己听不清。在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麦格克效应”,语音感知过程中听觉与视觉相互作用,听觉受视觉影响出现偏差。

1976年,哈利·麦格克和约翰·麦克唐纳德首次报告这种现象:看一段录像,录像中的人不出声发出“ga”的口型,同时听到同一个人发出“ba”的声音。此时,听到的声音为“da”。大脑自动将听到的信息和看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多感觉整合造就了“麦格克效应”。

图源:网络

多感觉整合指的是将不同感觉通道输入的信息有效合并为统一、连贯、稳定的知觉的过程,视听言语感知就是典型多感觉整合过程。平时我们与他人面对面沟通,个人会整合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进行言语理解,即视听整合。由于这种行为太过普遍,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理论上,麦格克效应可以出现在任何人身上。不过,有网友反映自己摘掉眼镜后还是听得很清楚。其实,麦格克效应受很多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麦格克效应

麦格克效应发生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下面为大家仔细讲讲。

物理刺激因素

视觉刺激变化可能影响个体对视觉信息的加工效果,导致麦格克效应的变化。理论上,视觉信息呈现的质量越好,越容易发生麦格克效应,而破坏视觉信息的呈现会降低麦格克效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摘掉眼镜,注意力集中于他人的唇形、表情等方面,更加关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一定的偏差。

认知因素

就算是相同的物理刺激,由于个人认知状态不同,可能导致麦格克效应发生率改变。目前,有研究表明注意分配和个体预期会影响麦格克效应。

以个体预期举例,两个人对面部表情的个体预期不同。对于对话个体,一个人认为其很开心,而另一个人认为其心情一般。这种个体预期差异可能影响视觉信息,从而影响麦格克效应。

视听信息依赖程度

对于视觉信息依赖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受视觉信息的影响,麦格克效应发生率较高。

研究表明,对听力受损(有人工耳蜗植入或配有助听器)的人群发生率更高。因为这类人群对于视觉信息的依赖程度更高。

视听整合能力

一般来说,视听整合能力较强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生麦格克效应。

研究表明,12岁以前儿童的麦格克效应发生率低于成年人,可能因为儿童视听整合能力较低,而成年人视听整合能力较强。

语言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麦格克效应发生率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相较于英语母语者,日语母语者的麦格克效应发生率更低,可能是因为日语母语者较少受到视觉信息的影响。

说到底,麦格克效应是多感觉整合机制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多感觉整合引发的现象还有很多,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

参考文献:

[1] 新京报:14亿中国人,估计一半是近视

[2] 知乎:为什么有的近视者不戴眼镜会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3] 刘晓云.用眼睛、耳朵“说”汉语——从语言的麦格克效应看汉语视听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17:35-36.

[4] 罗霄骁, 康冠兰, 周晓林. McGurk效应的影响因素与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1):39-55.

#近视
阅读数 2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手术治疗矫正定期检查视力,关注眼底,防止视力进一步退化简介近视是屈光正的一种类型。当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光线有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远处物体模糊清。这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过度弯曲、晶状体屈光力增加造成的[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诊断依据:根据近视典型症状,并结合专业的视力检查、自动电脑验光等方法,可进行诊断。国际近视研究协会将近视的诊断阈值设定为≤-0.50D[1]。*注:视力检查结果提示“-0.50D”,即为生活中通常所称的近视50度。近视有哪些类型?近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三种:1.按屈光成分分类,近视可分为:屈光性近视(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引起的)、轴性近视(最为常见);2.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内)、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略高,伴有眼底并发症等,如夜间视力差、闪光感);3.按近视度数分类,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近视50度~300度)、中度近视(近视300度~600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近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近年来,全球近视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青少年近视呈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表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其中19岁以下近视者约有3.12亿,并特别指出: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较高,达67%[2][3]。是否可以治愈?近视一旦产生,法治愈,需要终身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的矫正一般对正常生活有特别影响。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赵阳副主任医师北京美尔目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