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6家药企CEO上榜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

6家药企CEO上榜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在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9月25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共有50家企业的CEO入选。其中,6家药企的CEO脱颖而出,分别是丽珠集团的陶德胜、恒瑞医药的周云曙、济川药业的曹龙祥、石药集团的蔡东晨、信立泰的叶宇翔以及通化东宝的李聪。

榜单中,最年轻的CEO为信立泰的叶宇翔,年仅44岁;而排名最前的CEO则是丽珠集团的陶德胜。这些优秀的CEO带领企业不断突破创新,推动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福布斯中国发布的最佳CEO榜单,旨在发掘优秀的上市公司CEO。榜单考察的企业范围涵盖了A股、港交所上市的中资港股以及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榜单的评选标准包括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市场规模、参考区间涨跌幅、总市值、净利润及增长率、ROA、ROE指标等。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出具2015年-2017年三年财务数据,且CEO在最近的三个财务年度间保持连任。

从榜单中可以看出,仿制药巨头在医药行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等头部仿制药集团CEO纷纷上榜,体现了中国医药行业在仿制药领域的优势。

恒瑞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曾以仿制药起家,擅长首仿药研发。近年来,恒瑞医药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首个创新药大品种阿帕替尼于2014年获批上市,另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于2016年成功上市。

石药集团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从原料药向创新药过渡。如今,石药集团的创新药板块主要瞄准心脑血管和抗肿瘤两大领域,2017年实现营收65.82亿港元,同比增长37.9%。

这些优秀的药企CEO带领企业不断创新,推动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医药行业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世界糖尿病日:了解糖尿病,保护家人健康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旨在提高全球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今年的主题是‘保护你的家人’。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了解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对于保护家人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世界糖尿病日的活动,我们应积极了解糖尿病,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家人的健康。

健康百科

3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初期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其中2-3个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 口干、口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 2. 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导致身体消耗脂肪和肌肉,从而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3. 饥饿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食欲增加,出现饥饿感。 4. 视力模糊: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眼内房水渗透压,导致视力模糊。 5. 疲劳无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出现疲劳无力的情况。 6. 皮肤瘙痒: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皮肤神经,导致皮肤瘙痒。 7. 尿频、尿急: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频、尿急。 8. 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伤口愈合慢。 9. 足部麻木: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足部麻木。 10.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影响性激素水平,导致性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除了早期症状,糖尿病还可能伴随以下并发症: 1.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2. 肾病: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血管受损,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 3.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受损,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 4.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容易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 5. 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血管和神经受损,容易发生足部病变,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运动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提高身体代谢率。 3.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 4. 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者仁心

4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用筷子吃饭血糖升得慢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饮食方式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项来自新加坡的临床营养学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用筷子吃饭有助于降低人体的升糖指数,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升糖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GI值越低,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越小。该研究中心的亨利教授及其团队对11名能够灵活使用筷子、勺子和用手抓饭的民众进行了调查,发现使用筷子吃饭的人群的升糖指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究其原因,亨利教授解释道,用筷子吃饭时,人们夹起的米粒数量比用手或勺子少,咀嚼次数也随之减少。此外,使用筷子吃饭的时间较长,有助于降低升糖指数。以一碗正常大小的米饭为例,用筷子吃饭需要43口,而用手或勺子则分别是17口和20口。较长的用餐时间使得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更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除了使用筷子吃饭,以下几种方法也有助于降低升糖指数: 1. 与食物一起喝汤、吃菜和肉类,可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 2. 等米饭稍微放凉后再食用,可降低其升糖指数。 3.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4.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 5. 坚持运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 总之,用筷子吃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家庭医疗小助手

4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治疗严重感染和炎症、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休克、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和恶性肿瘤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一、替代疗法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二、治疗严重感染和炎症 对于严重细菌性感染,糖皮质激素可以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发挥抗炎、抗毒作用,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水痘和带状疱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加剧病情,应谨慎使用。 三、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对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对于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四、休克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于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休克类型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五、血液系统疾病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六、皮肤病 对于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糖皮质激素可以局部外用。但对于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七、恶性肿瘤 糖皮质激素对于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健康饮食指南

4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日本干细胞进展:猪可生成人类器官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科学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通过将一种干细胞注入到另一种动物的胚胎中,可以创造出拥有另一物种器官的嵌合体动物。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解决器官短缺和排异问题。 这项技术名为囊胚互补,已经在家鼠和小白鼠之间取得了成功。科学家将家鼠的干细胞移植到不能产生自己胰腺的小白鼠胚胎中,最终成功培育出了长有家鼠器官的小白鼠。这意味着,如果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类,理论上可以让猪长出人类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干细胞,因此移植器官产生排异的可能性被降至最小。这对于解决器官短缺和排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猪的器官结构与人类相似,因此利用猪生成的人类器官在移植后更容易被人体接受。 除了器官移植,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例如,利用患者的干细胞生成受损的器官或组织,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这对于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肝脏疾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项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将干细胞成功注入到动物胚胎中,并使其发育成完整的器官,仍然是一个难题。其次,如何确保移植器官的安全性,防止感染和排斥反应,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日本科学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药事通

4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水喝得越多越好?孩子突然大量喝水警惕3种病

炎炎夏日,出汗多,补水成为人们的首要任务。‘夏天要多喝水’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孩子而言,喝水并非越多越好。过量饮水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家长需警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谢丹宇主任医师指出,琳琳特别爱喝水,每天喝水量达四五壶。然而,琳琳总是频繁上厕所,晚上还常常尿床,精神萎靡。经检查,琳琳患上了糖尿病。   那么,孩子每天喝多少水才正常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饮水量为1.5-1.7L,儿童需水量略高于成人,正常为2L以下。   孩子喝水太多需警惕以下几种疾病:   1.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孩子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此外,还会出现疲乏、消瘦等症状。   2. 尿崩症: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水功能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   3. 精神性烦渴:精神性烦渴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习惯性多饮,导致血浓度和血渗透压降低,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引起尿量增多。   夏季,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饮水情况,如发现孩子出现多饮多尿、疲乏、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医疗趋势观察站

4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丁香桂皮经不起“烤”验

春天渐行渐远,夏天悄然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我们不仅要关注防晒、防暑,还要注意药品的储存。正确的药品储存方式不仅关系到药效,更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根据说明书的标注,药品需要按照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保存。对于一些热敏感的药品,如胃药、胰岛素等,需要放在冰箱中冷藏。散装的药片或胶囊,则建议使用深色玻璃瓶进行保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品储存误区: 1. 丁香桂皮易挥发 丁香、桂皮、薄荷、细辛等挥发性药物,在高温下有效成分会大量挥发,导致药效降低。因此,这类药品最好放在阴凉通风处,或放在冰箱中保存。 2. 阿司匹林易受潮 阿司匹林等片剂在潮湿环境下容易松散、变色、粘连,甚至分解失效。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干燥处保存,避免受潮。 3. 维生素易氧化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易受氧化,导致药效降低。因此,这些药品需要密封保存,避免接触空气。 4. 避孕药易受潮失效 避孕药片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失效,导致避孕效果降低。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干燥处保存,避免受潮。 除了以上误区,以下是一些药品储存的注意事项: 1. 药品应避免阳光直射 阳光直射会加速药品的氧化和分解,降低药效。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避光的环境中保存。 2. 药品应避免潮湿 潮湿的环境会加速药品的霉变和分解,降低药效。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干燥处保存。 3. 药品应避免高温 高温会加速药品的氧化和分解,降低药效。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阴凉通风处或冰箱中保存。 4. 药品应避免与食物混放 食物会加速药品的氧化和分解,降低药效。因此,需要将药品放在干燥、避光、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总之,正确的药品储存方式对于保证药效和患者健康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药品储存,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

远程医疗新视界

4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尿酸血症如何护理

高尿酸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等并发症。因此,了解高尿酸血症的成因、危害以及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高尿酸血症的成因 高尿酸血症的成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这种高尿酸血症与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增加。常见的诱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2.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这种高尿酸血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常见的诱因包括骨髓增生性疾病、肿瘤、化疗药物、阿司匹林、利尿剂等。 二、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是高尿酸血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 2. 肾结石:高尿酸血症会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中沉积,形成肾结石,严重时可能引发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3. 慢性肾病: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肾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引发慢性肾病、氮质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三、高尿酸血症的护理方法 1. 合理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吃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 2.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升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尿酸,促进尿酸排泄。 3.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降低尿酸浓度。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控制体重对于预防高尿酸血症至关重要。 5. 积极防治三高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都是高尿酸血症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应积极防治。 6.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数据守护者

4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妇女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种高血糖状态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等。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身上,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相对减少,但胰岛素抵抗是主要原因。妊娠期糖尿病则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此外,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需要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等,用于控制血糖水平。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此外,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足部健康,避免足部受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应优先选择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医疗机构。内分泌科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科室,可以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营养科、运动科等科室也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癌症防治先锋

4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二型糖尿病性肾病症状

二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常常面临肾脏健康的挑战。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慢性并发症,其核心原因是肾微血管损伤。正常情况下,肾脏负责代谢50%的葡萄糖,然而,在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肾脏体积可能会增大。在这个阶段,患者尿蛋白可能为阴性,但在活动后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液中微量的蛋白质会导致泡沫尿增多,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浮肿,但通常不明显。此外,患者的视力下降不严重,视网膜病变也不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患者可能已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等问题。 为了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合理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其次,患者容易焦虑,可以通过瑜伽、冥想等放松运动,或与亲朋好友交流,缓解情绪。最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尿蛋白稳定性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血压测量和眼底检查。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β-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尿增加,应在3~6个月内测量三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同时,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其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再次,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最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医疗小助手

4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最近测量血糖,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但下午测量结果偏高,昨晚吃了西瓜,想知道是否有影响?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12

医生建议:根据目前的数据,血糖控制仍需关注。建议进行OGTT试验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同时,需要注意日常饮食,避免食用高糖分的食物,如西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张娜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担心血糖升高,描述了口渴、多尿的症状,过去使用喜辽妥和迈之灵,想知道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就诊科室:中医妇产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建议患者使用专门针对血糖控制的药物,并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睡眠压力管理

廖希慧

主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67岁的患者空腹血糖较高,询问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管理。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23

医生建议:对于糖尿病,首选的药物是二甲双胍,需要注意降血脂治疗。日常管理中,应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并适当增加运动量。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以便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夏红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