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达99%!浙大睿医糖网病AI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当前最火热的领域,人工智能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及诊疗建议一直是众多科研工作者与资本追逐的风口浪尖。9月22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众多器械、影像厂家公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而其中备受关注的则是浙大睿医公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研究上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第一届国际医疗人工智能大会会议现场
中国有超过1、2亿糖尿病患者,且有2亿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及高危人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公共卫生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民众健康。据统计,1、2亿糖尿病患者中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就高达3000万人,失明几率比正常人高25倍。如何早期发现?如何早期诊断?如何早期干预?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福理发表主题演讲
“人体超过80%的慢性疾病在尚未发生时就已有眼底病变先兆,针对眼底病变的研究是极具前景的非侵入式检测方式,如针对脑卒中、糖尿病等高危疾病的研究,”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吴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浙大睿医在眼底病变检测方向取得了四项发明专利,同时与全国眼科学龙头北京同仁医院合作,AI深度学习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分类在大部分数据集上特异性可达到99%,敏感度达到95%。”
2016年以来,世界刮起人工智能风潮,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神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心脏病预测、罕见病诊疗、脑瘤诊断等多个领域有所突破。面对我国医疗需求飞速增长与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国家先后印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指导医学人工智能发展。
在此背景下,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于3月25日成立,集合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生仪学院等相关院系的科研力量,由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带头人、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领衔建设,重点研究在临床大数据、影像学和基因组学上的医学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目前图像识别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同时,浙大睿医创新“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微医等公司合作,以产业反哺科研。据了解,连接2400多家医院、29万多医生、7300多组专家团队、12个专病专科远程会诊中心的微医,拥有广泛的医疗落地场景及线上线下的规模化专业医疗数据。浙大睿医的成果将率先让线上1.72亿实名用户、线下79个互联网医联体受益。
“除了糖网病分级研究,浙大睿医在脑卒中眼底图慢病检测云服务、疾病知识图谱、骨龄图像识别和专业影像标注工具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不错进展,预计未来两个月内会有重大产品发布。”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紧缺,AI工具可以在辅助诊断等方面协助医生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