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一定要切吗?可不切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阑尾是最没用的器官,于是不少阑尾炎发作的患者,第一想法就是赶快切掉,甚至有不少人提前把阑尾切掉来预防可能出现的炎症,可也有不少人反驳,既然是身体的器官,怎么能够随便切呢?有可能带来你不了解的作用。那么,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阑尾炎做手术切除时,阑尾炎能不切吗?近日,四大医学杂志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发表了一项研究声称:部分“非主流”的急性阑尾炎可以不手术。

  实验结论:72.7%的患者可用保守治疗

  在JAMA所报道的这份研究中,实验表明:手术治疗的273人中,只有1人手术失败;参加抗生素治疗组的257例患者中,70人在随访期间又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不过,手术的拖延并没有带来不好的结局;186人不需要手术,占了所有进行抗生素治疗病人的72.7%。

  对这项研究,“JAMA”的副主编,Edward Livingston博士也发表点评:即使手术切除仍是最终的选择,但阑尾炎的治疗方针该修改了。

  阑尾为何会发炎?

  专家介绍,阑尾,起自盲肠根部,另一端不与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相连,游离于右下腹腔内,长5~10cm,直径仅为0.5~0.7cm,形似蚯蚓。

  阑尾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当这些淋巴细胞增生明显时,就会导致阑尾管腔堵塞。由于阑尾的特殊生理构造,管腔只有起始端与其他组织相通,当管腔被堵塞后堵塞物无法进行排解,自然就很容易发生炎性反应。

  另外,粪石、异物或食物残渣堵塞等,也易使狭窄的管腔发生炎性反应。若阑尾病变进一步加剧,则会形成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利与弊

  其实,阑尾并非没有作用,专家表示,阑尾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内的“天然菌库”,抗生素治疗,除保留了它的免疫功能之外,还保护了其调节机体菌群平衡的功能,因此不失为患者的另一选择,且尤其适合高龄、体弱等不适宜接受外科开腹治疗的患者。

  但是,抗生素治疗也有它的缺点,就会担心复发的可能,一旦穿孔或者腹腔感染,这是非常危险的,手术当然也要担心阑尾炎并发症的可能,例如出血或者切口感染。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专家提醒,首先应避免高脂肪饮食和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饮食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其次,尽量少吃或不吃路边摊,防止食用不洁或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消化道炎症而引发阑尾炎。此外,日常生活中,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养成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急性阑尾炎#血吸虫性阑尾炎#败血病性休克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病原体侵入引发严重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持续性低血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嗜睡等需及时救治,否则可危及患者生命简介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各器官(脑、肾、肺、心、肝等)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嗜睡、少尿或尿等[1]。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较高的致死率,需要及时救治,通常预后良好,但如果未能及时救治,则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最终导致死亡。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嗜睡、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等。诊断依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嗜睡、少尿或尿等),并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气分析、病原学检查等)做出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发病率逐年增高[5]。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通常情况下,及时救治可痊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李侗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