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查眼底及早发现心脏问题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60多岁的余女士,前一段时间在一次常规体检查眼底的时候,医生告诉余女士她的眼底血管比较细,需要注意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余女士不敢怠慢,随后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全身动脉血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硬化。于是,她赶紧采取了一些治疗措施,效果较为理想。余女士庆幸之余却一直想不通,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怎么还跟自己的眼睛有关系?

青年 女 眼睛 瞳孔 特写_12116602_xxl

(视网膜变化可反映疾病)

  其实,视网膜很敏感,是全身唯一可直接、无创观测血管及全身微循环的机体组织,而且视神经与大脑相连,视网膜上的任何变化都能反映出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从眼睛的血丝分布、充血情况就能分辨出一个人的心脏负荷。如果一个人的眼底血管变细,很有可能是眼底动脉硬化的一个典型症状。这就意味着,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变窄的可能性会更大,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心脏出了问题。通过观察眼睛动静脉血管的宽度,就可知道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导致死亡几率的大小。通过眼底照相,测量出这些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直径,大致能够计算出它们的几率。小动脉和静脉是主动静脉的分支,这些小血管的情况反映出人体小血管或者微循环总的状态。

  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其实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典型信号,患有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人,全身动脉血管多有硬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查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情况。

  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朋友,除了积极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的体能锻炼之外,还需要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争取早发现问题,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是减少或减轻眼底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眼部病变而失明以及心脑系统等其他方面的意外。

#眼底检查#冠心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
阅读数 1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胸闷、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或心悸等主要需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目前冠心病法治愈,仍需长期药物治疗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发生的疾病。当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斑块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斑块会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或阻碍流向心脏的血流量,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最典型的症状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积极规范的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确诊。心电图可大致提示冠心病发作的迹象;超声心动图明确心室运动情况;冠脉造影用以明确狭窄的血管以及部位。疾病类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症状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斑块在短期内易消失,如果控制好,有可能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绞痛、急性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是否遗传?有。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影响。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