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需稳步且规范普及
“目前来讲,我国能够开展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医院还不到50家,每年取栓的数量也不足1800例。所以,急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稳步并且规范地普及这项技术。”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TISC2015会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卒中学会名誉会长王陇德院士出席“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介绍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卒中学会名誉会长王陇德院士
王陇德指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我国排第一,所以,急需提高国民预防意识。现今,在国际上有比较大进展是血管内治疗。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五项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符合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采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和脑组织的再灌注程度,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
对于目前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革命性进展,王陇德说道,“这五项研究中,其中四项,中期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实验组。调查数据来源多个随机临床试验。就此,欧美专家发表了专家共识,把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到了A级,并且做了一类推荐。中国卒中学会组织专家领先欧美,制订了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指南。”
王陇德说道,这项重大技术变革,为提高疗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手段。
“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把卒中的防治知识和卒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向大众宣传,因为卒中的急救时间性非常强,过了时间窗这项技术就不能用了。所以,希望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不要等待,尽快达到能够实施卒中急救的医院。另外,我们希望让患者了解哪些技术确实是非常有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也应该配合医院尽早做出决定,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宝贵时间。”王陇德强调。
Stephen Davis也做出了说明,现今卒中的治疗得到了巨大改变。多数卒中是由于血栓阻断、缺血造成的。他们认为至少有10%左右的患者适合把栓子取出来。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使患者在有条件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取栓一定要去有专业水平的正规医院,他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有非常好的控制。同时,也希望在支架取栓技术方面,中国能够引领世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