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需稳步且规范普及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
秒懂健康
分享健康分享爱

  “目前来讲,我国能够开展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医院还不到50家,每年取栓的数量也不足1800例。所以,急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稳步并且规范地普及这项技术。”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TISC2015会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卒中学会名誉会长王陇德院士出席“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介绍道。

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闻发布会 王陇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卒中学会名誉会长王陇德院士

  王陇德指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我国排第一,所以,急需提高国民预防意识。现今,在国际上有比较大进展是血管内治疗。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五项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符合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采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和脑组织的再灌注程度,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

  对于目前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革命性进展,王陇德说道,“这五项研究中,其中四项,中期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实验组。调查数据来源多个随机临床试验。就此,欧美专家发表了专家共识,把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到了A级,并且做了一类推荐。中国卒中学会组织专家领先欧美,制订了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指南。”

  王陇德说道,这项重大技术变革,为提高疗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手段。

  “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把卒中的防治知识和卒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向大众宣传,因为卒中的急救时间性非常强,过了时间窗这项技术就不能用了。所以,希望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不要等待,尽快达到能够实施卒中急救的医院。另外,我们希望让患者了解哪些技术确实是非常有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也应该配合医院尽早做出决定,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宝贵时间。”王陇德强调。

  Stephen Davis也做出了说明,现今卒中的治疗得到了巨大改变。多数卒中是由于血栓阻断、缺血造成的。他们认为至少有10%左右的患者适合把栓子取出来。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使患者在有条件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取栓一定要去有专业水平的正规医院,他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有非常好的控制。同时,也希望在支架取栓技术方面,中国能够引领世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发展。

#中风病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应及早治疗,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容乐观,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后遗症。重症患者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如头痛、晕眩、面瘫、麻木、意识障碍等,结合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判断血液各项指标、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出血风险;影像学检查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诊断。脑卒中有哪些类型?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我国人民2013年脑卒中年龄标化(排除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干扰)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轻症患者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重症患者往往容易治愈且容易遗留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是否遗传?有一定的遗传性[2]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伊志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