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夏季新生儿脐带发炎该怎么办?

夏季新生儿脐带发炎该怎么办?

宝宝出生后,脐带是连接母体与胎儿的重要通道。然而,在脐带脱落之前,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新生儿脐炎,给新生儿带来不适甚至严重后果。

一、新生儿脐炎的症状

1. 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2. 脐周皮肤红肿,深及皮下,重则蔓延形成蜂窝织炎或脐周脓肿,甚至继发腹膜炎

3. 发热,血白细胞数增加。

4. 慢性脐炎时局部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二、新生儿脐炎的治疗方法

1. 保持脐带局部干燥,并防止尿液污染。

2. 可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或用脱碘酒精、龙胆紫每日涂2-3次。

3. 抗生素治疗,一般新生儿时期使用加氨苄青霉素效果甚佳。

4. 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并引流换药。

5. 已形成慢性肉芽肿者要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局部烧灼,如肉芽较大不易烧灼者,应给予手术切除。

三、新生儿脐炎的日常护理

1. 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2. 定期观察脐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 避免给新生儿洗澡时脐部进水。

4. 给新生儿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摩擦脐部。

5. 注意新生儿营养,增强抵抗力。

四、新生儿脐炎预防措施

1. 严格遵循新生儿脐带护理规范。

2. 定期进行新生儿脐部检查。

3. 注意新生儿脐部卫生,避免感染。

4. 加强新生儿免疫,预防感染。

5. 如有家庭成员患有皮肤病,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刘伟医生,作为泌尿外科的主治医师,专注于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针对儿童泌尿外科疾病,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治疗技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1. 儿童急腹症: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刘医生可以快速诊断儿童急腹症,如肠套叠、阑尾炎等,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2. 先天消化系统畸形:对于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疾病,刘医生采用微创手术等技术,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3. 新生儿外科疾病:针对新生儿出现的如脐炎、腹股沟斜疝等疾病,刘医生通过手术等方法进行有效治疗。 4. 儿童外科常见病:如儿童鞘膜积液、肾积水等,刘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生命守护者联盟

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怀孕32周胎动减少不治疗能自愈吗?

怀孕32周胎动减少通常不会自愈。 胎动减少可能是由于胎儿处于睡眠状态、活动范围减小,或是由于母体疾病、胎儿疾病、胎盘和脐带疾病等情况导致。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如果发现胎动减少,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医疗新知速递

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同类型湿疹怎么办?

不同类型湿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如下: 1. 面部湿疹:急性者多对称,呈弥漫性潮红,细小丘疹、水疱相互间杂存在;慢性者多呈限局性不对称性的斑片,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明显浸润,上覆细薄的鳞屑。 2. 耳部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有红斑、糜烂、渗液,或见皲裂及结痂,有时呈脂溢性,常两侧对称发生,可因炎症等刺激而引起继发性传染性湿疹。 3. 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发生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斑片、潮红、糜烂、渗出,间覆以鳞屑或薄痂,也可发生皲裂,自觉瘙痒兼有疼痛。停止哺乳后易治愈,日久可有色素沉着。 4. 脐部湿疹: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斑片,表面湿润,有渗液及结痂,痂下可有臭味,边界清楚且局限,较少侵及脐周皮肤。病程慢性。 5. 阴囊湿疹: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及肛门周围或阴茎。多呈慢性湿疹症状,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大多干燥,有鳞屑或薄痂,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因搔抓或急性发作时,阴囊皮肤潮湿,呈水肿样肿胀,有渗液、结痂或皲裂,自觉剧痒。可反复发作,多年不愈。 6. 女阴湿疹:为女性常见的一种湿疹。累及大小阴唇及其周围皮肤,患处皮肤潮红肿胀,浸润肥厚,边界清楚,因奇痒经常搔抓而见糜烂、抓痕,常因月经或分泌物刺激使病程缠绵难愈。可继发色素减退。

病友互助家园

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同类型湿疹不治疗能自愈吗?

不同类型的湿疹,如果不治疗,其自愈的可能性因人而异,且症状严重程度不同。 1. 面部湿疹:急性期可能自行缓解,但慢性期可能难以自愈。 2. 耳部湿疹:若炎症较轻,可能自愈,但需注意预防感染。 3. 乳房湿疹:哺乳期后可能自愈,但需注意护理。 4. 脐部湿疹:慢性期可能难以自愈,需积极治疗。 5. 阴囊湿疹:慢性期可能难以自愈,需长期治疗。 6. 女阴湿疹:慢性期可能难以自愈,需长期治疗。

医疗星辰探秘

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脐部发红怎么办?

宝宝脐部发红,首先要考虑的是脐炎或脐部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肚脐较深的孩子,需要加强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爽。洗澡后可用棉签轻轻擦拭肚脐内部,并局部使用碘伏消毒,一天三次。一般一周左右可好转。若用药后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不严重的可局部外用药物。若伴有疹子,可能为湿疹,需皮肤科就诊。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避免感染加重。同时,加强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运动与健康

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脐疝的家庭护理与春季预防策略

婴儿脐疝是新生儿常见的腹壁缺陷,多在出生后不久被发现。在呼和浩特春季,由于天气变化,家庭护理尤为重要。以下是关于婴儿脐疝的详细介绍以及相关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疾病介绍:婴儿脐疝是指婴儿在脐带脱落后的腹壁未完全闭合,形成一个直径小于2厘米的缺损。这种情况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是常见的,多数情况下,脐疝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自行修复。 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定期检查婴儿脐部,注意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3. 避免给婴儿穿紧身衣物,以免压迫脐部。 4. 增加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 5. 在春季,注意室内保暖,防止婴儿受凉。 治疗策略: 1. 观察法:对于多数婴儿脐疝,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干燥即可。 2. 手术治疗:对于脐疝较大或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在婴儿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 3. 物理疗法: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进行物理疗法,如按摩等,以促进脐疝愈合。 呼和浩特春季的家庭护理特别提示: 1. 注意室内温度,避免婴儿受凉。 2.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 加强婴儿的日常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4.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生物医疗创新站

2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春季婴儿脐疝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新生儿和婴儿身上。它是由于婴儿的腹壁在出生时未能完全闭合,导致腹壁上的一个弱点,使得腹壁内的脏器(通常是肠子)可以突出到体外形成一个小包块。在乌鲁木齐春季,由于气候干燥,婴儿的皮肤可能会更加敏感,因此对脐疝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应确保婴儿的居住环境温暖舒适,避免因寒冷导致的脐部感染。 2. 定期检查:家长应定期观察婴儿的脐部,如发现脐部红肿、有异味或渗出物,应及时就医。 3. 适当清洁:保持婴儿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4. 避免剧烈运动:婴儿在脐疝未愈合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5. 合理喂养:合理喂养,避免婴儿过度肥胖,减少腹压,有助于预防脐疝的发生。 二、治疗策略 1. 观察等待:对于较小的脐疝,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等待,因为许多婴儿的脐疝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自行愈合。 2.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脐疝或脐疝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愈合的婴儿,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在婴儿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此时婴儿的腹壁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承受手术。 3.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婴儿患有其他疾病不适合手术,医生可能会采取保守治疗,如佩戴脐带疝带等。

生物医疗创新站

1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季育儿: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是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常见的腹壁疾病,主要是由于脐部未完全闭合导致的。在武汉冬季,由于气温较低,脐部护理不当容易引发脐疝。以下是一些针对武汉冬季脐疝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脐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脐带残端感染。 2. 定期观察脐部,如有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冬季保暖,避免脐部受凉,可以适当使用保暖贴或保持室内温暖。 4. 避免给婴儿穿过于紧身的衣物,以免压迫脐部。 5. 给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体质。 治疗策略: 1. 对于轻微的脐疝,可以通过佩戴脐带带或使用脐带带固定器进行保守治疗。 2. 对于较大的脐疝或脐带带治疗无效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手术治疗通常在婴儿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此时脐部肌肉已经发育成熟。 4. 手术后,婴儿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伤口愈合。 5. 定期复查,确保脐疝完全愈合。 家庭护理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脐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医者仁心

2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长春春季婴儿脐疝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在长春春季,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婴儿脐疝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以下是关于婴儿脐疝的介绍以及长春地区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婴儿脐疝是由于腹壁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未能完全闭合,形成的一个可复性包块。通常位于婴儿的肚脐处,大小不等。婴儿脐疝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脐疝可能会自行愈合,但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 注意婴儿的保暖,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腹压。 2. 保持婴儿的脐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 4. 喂养时注意姿势,避免婴儿过度用力。 5. 增加婴儿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治疗策略: 1. 观察等待:对于较小的脐疝,可以观察其自行愈合的情况。通常在婴儿1岁左右,部分脐疝会自行闭合。 2.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脐疝或者观察等待无效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在婴儿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 3. 保守治疗: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婴儿,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脐带带等,减少腹压,促进愈合。 在长春春季,家长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 及时为婴儿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避免温差过大。 3. 增加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 定期观察婴儿的脐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病友互助家园

2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夏季婴儿脐疝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夏季较为多见。在福州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婴儿脐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脐疝是指婴儿出生后,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全,导致腹壁形成一个孔洞,内脏器官(如小肠)可以突出于腹壁之外,形成可复性肿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以帮助家长应对这一状况。 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脐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2. 定期检查婴儿的脐部,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避免婴儿长时间剧烈哭闹,以免腹压升高。 4. 避免给婴儿过度喂食,以防腹压增加。 5. 在高温天气,适当为婴儿降温,避免中暑。 治疗策略: 1. 轻度脐疝:可观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婴儿的成长,腹壁肌肉逐渐发育完善,脐疝可自行消失。 2. 中度脐疝: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腹带或绷带固定,以减少内脏突出。 3. 重度脐疝:若脐疝持续存在,或婴儿年龄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 1. 观察脐疝的大小和形状,如有变化应及时就医。 2. 保持脐部清洁,防止感染。 3. 定期咨询医生,了解病情进展。 总之,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脐部的变化,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帮助婴儿健康成长。

健康管理专家

2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