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防治骨质疏松,为健康加“骨”劲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5月15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惠氏制药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在京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等专家及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与会,共同呼吁公众澄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误区,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提高国人骨质健康水平。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启动会5月15日在京举行

  骨质疏松:寂静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推进,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截至2009年,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这一比例还将逐步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表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公众亟需提升关于骨质疏松的关注和认知。

  骨质疏松危害知多少

  在很多人看来,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小病,不碍事。果真如此吗?

  在当天的启动会开幕演讲中,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分享了自己的外婆罹患骨质疏松后不幸摔倒,导致髋骨骨折,卧床两年后离世的经历。白岩松遗憾地表示,如果自己能早点具备骨质疏松的防治常识,让外婆及时地补充钙质,更小心避免跌倒,或跌倒后及时有效地治疗,原本健康的外婆,或许可以再多陪他十年。

  事实上,很多人误以为是“小病”的骨质疏松,其实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指出,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

  此外,骨质疏松性骨折还给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预测,随着中国人群期望寿命的增加,特别是7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将给中国卫生系统带来愈加严峻的挑战,相关防治费用将从2010年的427.6亿元增长到2050年的1086.1亿元。

  哪些人群应特别关注骨质疏松

  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将会变差,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问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哪些人群应该特别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尽早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呢?

  夏维波教授提示,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几类人群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骨质健康状况。

  摄取足量的钙和 维生素 D3,为健康加“骨”劲

  夏维波教授介绍,人体中的钙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齿里,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而维生素D3能增强将钙质主动运送到细胞的能力,从而减少补钙过程中的的“钙浪费”,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钙质和维生素D3同补能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

  大家普遍认为,从日常饮食中就能获取到足量的钙质,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结果,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800毫克至1000毫克的日推荐摄入量相差甚远,缺口高达600毫克。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补钙?夏维波教授给出的建议是,均衡膳食外,正确补充钙制剂弥补钙缺口,钙含量在600毫克左右的、添加了维生素D3的钙制剂就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除了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3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此外,启动会现场还首次发布了“骨动中国”健骨操。该健骨操由国内权威运动医学专家编订,旨在强化髋部、脊柱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部位的骨骼耐受性,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并降低摔倒发生骨折的风险。据悉,在启动会完成首秀后,健骨操将借助首届“骨动中国”健骨操创意大赛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关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是自2005年开创的全国健康知识传播的战略平台,旨在对媒体、大众进行慢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公众防范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对相关人群有效传播疾病知识,促进公众对疾病持续性了解和有效防控;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应对中国慢病井喷现象给国民健康带来的重大挑战。

  2015年“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将“骨质疏松防治”作为年度宣传主题之一,致力于提升公众对骨质疏松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中国庞大的骨质疏松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对骨质健康挑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得到了惠氏制药的支持。

#骨质疏松#骨折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原因为暴力打击、结核病、肿瘤、骨质疏松骨折后要及时就诊,对症康复治疗简介骨折是由创伤或骨骼疾病所致,以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为改变的疾病,创伤性骨折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疲劳性骨折等所致。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部分骨折患者还会有休克、发热等全身表现。骨折可进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然后予以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然后在影响固定及骨折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大部分骨折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部分可引发畸形愈合或伴有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部分骨折患者还会有休克、发热等症状。诊断依据:依据暴力伤害史,结合骨折特有的局部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即可诊断为骨折。但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需要进行X线平片或CT、MRI检查来确诊。骨折有哪些类型?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青枝骨折:发生在儿童的长骨,受到外力时,骨干变弯,但明显的断裂和移位。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即骨干的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压缩性骨折:松质骨因外力压缩而变形,多见于脊椎骨的椎体部分。骨骺损伤:骨折线经过骨骺(长骨两端膨大的部分,是儿童出生后骨骼断生长、延长的骨化中心,聚集了软骨细胞),且断面可带有数量等的骨组织。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可分为: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每人都有可能遭受骨折。是否可以治愈?大部分可治愈。大部分骨折经过积极治疗可顺利愈合,预后良好,部分严重骨折或救治及时,治疗当,可引发畸形愈合或因严重并发症丧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林华主任医师南京鼓楼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