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中医术语,也称为心阳不振,是一种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心阳虚患者还会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等症状。心阳虚多见于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
心阳虚的原因与心气虚类似,多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心阳虚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如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等。
心阳虚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 劳累耗气,心阳虚患者稍事活动后病情容易加重。
3. 气虚卫外不固,导致自汗。
4. 气虚血运无力,不能上荣,导致面色淡白或晃白,舌淡苔白。
5. 血行失其鼓动,导致脉虚无力。
6. 气虚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导致畏寒肢冷。
7. 心阳不振,胸中阳气痹阻,导致心痛。
8. 舌淡胖苔白滑,是阳虚寒盛之征。
9. 阳虚无力推动血行,脉道失充,导致脉象微细。
10. 阳气衰败而暴脱,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导致冷汗淋漓。
11. 阳气衰亡不能温煦肢体,导致四肢厥冷。
心阳虚患者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
心阳虚患者心阳受损,不能温煦肢体,故见畏寒肢冷;阳虚则生寒,寒凝经脉,心脉痹阻,胸阳不展,所以又见心胸憋闷,心阳虚患者或作痛,甚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等虚寒之象。
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到心阳暴脱,心阳虚患者不仅会心液随之外脱,而大汗淋漓,肢体温度亦由寒凉变为厥冷,以致影响心阳虚患者肺主气、肾纳气的功能,出现呼吸衰微;更因阳气虚脱,精神随之涣散,而致心阳虚患者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细欲绝,呈心阳衰亡之象。
心阳本于肾阳,所以互相影响:肾阳虚衰,水气凌心时,可致心阳亦虚;而心阳虚亦能损伤肾阳,使心阳虚患者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因此,了解心阳虚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心阳虚病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 糖尿病晚期症状怎么样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糖尿病怎么样是晚期症状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糖尿病治疗不好会怎么样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华西糖尿病治疗怎么样啊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男性糖尿病严重会怎么样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糖尿病失眠严重会怎么样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糖尿病35了会怎么样


健康百科
文章 糖尿病严重的会怎么样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糖尿病全身浮肿会怎么样


AI医疗先锋
文章 糖尿病透析是怎么样的


健康解码专家
我想了解比克恩丙诺片的用法和副作用,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4
我想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担心长期服用药物对肝肾造成影响。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9
70岁老人心衰引起下肢水肿一年的情况,想知道是否适合用某种药物?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