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积极镇痛能增进抗癌疗效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不少人认为,相对肿瘤治疗,癌痛并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常常强忍,等到挨不住了才使用吗啡等强阿片药物。实际上,疼痛对患者本人及家属不仅是一种折磨,慢性剧烈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和控制,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成为一种疾病,甚至导致患者自杀。

  强忍癌痛影响生存质量 积极镇痛能增进抗癌疗效

  据了解,前我国新发现的癌症患者20%伴有癌痛,进展期癌症患者癌痛达到50%左右,而终末期患者的癌痛百分比达到80%~90%。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痛别强忍 积极镇痛能增进抗癌疗效

  面对疼痛,许多人都是抱着“忍忍就好了”的想法。还有人怕影响工作或者麻烦亲戚朋友,不愿意诊治。然而,癌痛不仅会使患者整日遭受疼痛的折磨,还会造成以下一些负面影响:

  1 往往会导致患者痛不欲生,生活质量差,严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丧失对治疗的信心;

  2 导致免疫力、抗病能力下降,一定意义上加速肿瘤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3 癌痛影响凝血功能,很多患者会产生血管静脉血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4 剧烈的癌痛还会对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出现心脑血管危险;

  5 慢性剧烈疼痛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疾病。此外,由于疼痛难忍,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焦虑或重度抑郁情绪。

  很多人认为疼痛治疗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改善症状,意义不大;抗肿瘤治疗才是根本。专家指出,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癌痛控制是癌症控制的四个重点项目之一。把疼痛控制好,病人的状态才有可能更利于肿瘤的治疗。2010年美国麻省总医院肿瘤中心通过研究发现,在治疗肿瘤的同时积极镇痛,能增进抗癌疗效。

  服用镇痛药物无需考虑成瘾  科学治疗把握好“五原则”

  专家认为,肿瘤患者一旦出现疼痛,应了解以下常识:

  应实事求是的告诉医生或家属,以便及时有效接受治疗;服用镇痛药物无需考虑成瘾;镇痛类药物耐受后需增加剂量才可维持镇痛,必需动态评估疼痛程度、实时调整方案;当肿瘤的治疗起效时,疼痛可能减轻,也可能在治疗期间因肿瘤细胞坏死释放部分细胞因子而加重疼痛;口服药物疗效不好或因为病情无法口服,可遵医嘱选择其他途径镇痛;应及时与当地医院及社区取得联系,商议回家后的治疗方案。

  科学治疗癌痛,WHO提出“五原则”:按阶梯给药,即按癌痛的轻、中、重度给药;口服给药,简单、经济、易于接受;按时给药,无论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个体化给药,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是最佳剂量;注意具体细节,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目的是获得最佳疗效,副作用最小。

  癌痛治疗要注意以下认识误区

  1、麻醉药品宜在疼痛剧烈时使用。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不仅可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选择镇痛强度低的药物、使用最小剂量。

  2、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理想的镇痛治疗效果,是让患者在不痛的情况下休息、活动、工作。

  3、只宜对晚期肿瘤患者使用最大耐受量。只要镇痛治疗需要,都应及时使用最大耐受量的镇痛药。

  4、镇痛药出现不良反应就及时停用。如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除便秘外,大多数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三阶梯镇痛 让癌症患者远离疼痛

  癌痛长期服用阿片类镇痛药会“成瘾”?

#疼痛#拔牙后疼痛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癌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同程度的疼痛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简介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由癌症本身、癌症相关性病变和癌症诊断治疗过程所致。癌性疼痛以同程度的疼痛为表征,根据疼痛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3个类型。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曲马多缓释片等)、手术治疗(如脊髓止痛手术等)以及放、化疗等,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若未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导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症状表现:患者全身或某一部位出现同程度的疼痛,还可能出现皮肤异常(如发红)、恶心、乏力、消瘦等。诊断依据:本病可结合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触诊等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骨骼X光、脑部及脊柱MRI显示为恶性肿瘤)、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的性状外观、分化异常显示为恶性)、血常规(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异常)等进行确诊。癌性疼痛有哪些类型?根据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癌症患者中有30%~50%患者存在癌性疼痛症状[1]。是否可以治愈?早期癌性疼痛及早进行肿瘤切除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可以治愈。中晚期癌性疼痛较难治愈,可通过药物、手术、放化疗等措施缓解疼痛。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刘涓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