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东南亚游警惕基孔肯雅热病

东南亚游警惕基孔肯雅热病

近年来,基孔肯雅热病(CHIKV)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病例之高,令人担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基孔肯雅热病例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基孔肯雅热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与登革热相似。由于症状轻微,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普通发热,延误治疗时机。

基孔肯雅热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关节炎心肌炎肺炎等,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了解基孔肯雅热病,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病,以下措施值得注意:

1.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分外出,这是蚊虫活跃的时间段。

2.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3. 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施,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4. 使用驱蚊剂,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5.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清除蚊虫孳生地。

6.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7. 接种疫苗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基孔肯雅热病疫苗处于研发阶段,有望在未来应用于临床。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如果出现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登革热不治疗是可以自愈的,但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等。如果不治疗,病情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诊登革热,包括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血小板减少、异常淋巴细胞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因此,登革热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运动与健康

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根据相关资料,登革热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自愈。 然而,登革热也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这两种情况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即使登革热可以自愈,患者仍需及时就医,以便得到适当的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 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其他检查,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偶见管型; 2、病毒分离: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取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体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及以上有诊断价值; 4、其他检查:联合应用ELISA—IgM抗体检测法和PCR法对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检出率可达84%。 通过检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病毒核酸和特异性抗体,可以提高检出率。

医者荣耀

9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依靠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抢救,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一般治疗包括: 1. 隔离治疗:患者应住在隔离病房,避免传染给他人。 2.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体温、血小板恢复正常。 3. 饮食: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饮食要富有营养。 4. 降温:给予降低体温,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退烧药。 5. 补液:积极补液,对于出汗多可以口服补液,也可以静脉补液。 6. 降低颅内压:对于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要及时降低颅内压治疗。 7. 止血治疗: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的,要积极止血治疗。

医疗科普小站

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登革热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和疫区,出现大量高热病例时应考虑登革热。 典型症状: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等。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异常、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等。

健康管理专家

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四部分。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偶见管型; 2、病毒分离: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取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体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及以上有诊断价值; 4、其他检查:联合应用ELISA—IgM抗体检测法和PCR法对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检出率可达84%。通过检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病毒核酸和特异性抗体,可以提高检出率。

健康管理专家

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不治疗能自愈吗?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愈的情况,但这并非普遍现象。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虽然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后自愈,但病情严重者仍需及时治疗。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出血倾向等。重症病例可能会出现休克、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登革热,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远程医疗新视界

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预防按蚊叮咬带来的疾病传播?

在应对疾病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个体防护至关重要。通过使用驱避剂或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消灭按蚊,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这包括清除按蚊幼虫的孳生场所,并使用杀虫药物进行防治。 针对个人防护,驱避剂和蚊帐的使用不仅方便,而且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对于按蚊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生命守护者联盟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不治疗会怎样?

登革热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初期症状包括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出血倾向。 如果不及时治疗,登革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死亡。 因此,一旦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医疗星辰探秘

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是怎么回事?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出血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登革热的后果可能包括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等。 登革热的风险因地区和个体差异而异。

医疗科普小站

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登革热病毒是怎么回事?

登革热病毒是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较短。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出血倾向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脑膜炎等并发症。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止蚊虫叮咬,如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等。 登革热一般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可能危及生命。

生命守护者联盟

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