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央视曝光茯苓山药片或有致命伤害

央视曝光茯苓山药片或有致命伤害

近年来,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备受关注。然而,市场上一些所谓的‘特效药’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近日,央视曝光了一款名为‘康特茯苓山药片’的‘特效药’,竟添加了西药成分,严重者可致命。这再次提醒我们,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务必谨慎,避免陷入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打着‘特效药’的旗号,误导患者。

‘康特茯苓山药片’事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患者的健康,将西药成分添加到中药产品中。其次,部分患者缺乏医学知识,目相信所谓的‘特效药’,导致病情加重。最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治疗药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物,如医院药房、药店等。

2.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购买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

3. 关注药物的成分和副作用,避免使用含有西药成分的中药产品。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务必谨慎,避免陷入误区。只有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糖尿病喝什么水

糖尿病大多是由于不科学的饮食长期积累造成的,不当的饮食往往会影响镁、磷、铜、锌、铬、钴、锗等元素的吸收,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最近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豆品饮料具有降血糖作用,豆浆是糖尿病患者极其宝贵的食物,因为糖尿病患者摄取大豆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长期饮用豆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水来饮用: 1.白开水: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推荐的选择。白开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2.淡茶水:如绿茶、黑茶等,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饮用过浓的茶水。 3.矿泉水:一些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如钙、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 4.不加糖的豆浆或牛奶:这两种饮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但需注意选择无糖或低糖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饮品,都应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热量。同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应综合考虑,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食物等。在选择饮品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水来饮用: 1.白开水: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推荐的选择。白开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2.淡茶水:如绿茶、黑茶等,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饮用过浓的茶水。 3.矿泉水:一些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如钙、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 4.不加糖的豆浆或牛奶:这两种饮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但需注意选择无糖或低糖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饮品,都应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热量。同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应综合考虑,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食物等。在选择饮品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相关的文章或段落,并结合该互联网搜索词的用户诉求用户期望通过互联网便捷的方式快速得到相关问题的答案,糖尿病医疗相关的严肃问题,还是建议用户通过互联网医院与真实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康复随访服务在慢性病管理中至关重要。医生通过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学习资源,增强疾病认知。患者通过完成随访任务,不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还能获得积分、优惠券等奖励,激励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希望这些服务能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健康,祝您早日康复!

医疗新知速递

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世界糖尿病日:了解糖尿病,保护家人健康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旨在提高全球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今年的主题是‘保护你的家人’。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了解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对于保护家人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世界糖尿病日的活动,我们应积极了解糖尿病,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家人的健康。

健康百科

1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人怎么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常常会陷入‘终身禁糖’的误区。事实上,糖尿病并非是由于吃糖过多引起的,而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仍然可以适量享用甜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甜食和糖的区别。甜食指的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这些食品的糖分含量高,容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而粮食如米饭、面条等,虽然也含有碳水化合物,但经过消化吸收后,血糖上升的速度相对较慢。 然而,糖尿病患者大量摄入甜食是有风险的。过多糖分的摄入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大量摄入甜食。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享受甜食带来的愉悦呢?首先,要选择低糖分、低热量的甜食,如水果、酸奶等。其次,要注意控制甜食的摄入量,避免血糖升高。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食用甜食,如餐后血糖稳定时。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满足对甜食的渴望: 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如甜叶菊糖、阿斯巴甜等。 选择低糖分、低热量的甜食,如水果、酸奶等。 控制甜食的摄入量,避免血糖升高。 选择合适的时间食用甜食,如餐后血糖稳定时。 总之,糖尿病患者并非与甜食绝缘,关键在于控制糖分的摄入量,选择合适的甜食,并注意血糖监测。只要掌握好方法,糖尿病患者依然可以享受甜食带来的快乐。

癌症防治先锋

3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远离不良恶习 摆脱糖尿病困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这种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疾病,正逐渐年轻化,甚至威胁到白领阶层。在沪上某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喜欢边看电视边享用零食,结果导致体重增加,最终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 事实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的习惯,正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零食往往含有高热量、高盐分等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除了零食,不吃主食、过度节食、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的坏习惯。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还要注重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其中,饮食控制是最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血糖水平。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病情。药物治疗则是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医学奇迹见证者

3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打破糖尿病饮食五大迷思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亚太地区,每10年增长一倍。这一现象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下列举五大常见迷思: 迷思一:体型瘦弱不会得糖尿病 许多人认为只有体重过重的人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体型瘦弱的人也可能患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群,即使体重不超标,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迷思二:少吃就能控制血糖 一些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吃得很少,但血糖值仍然很高。这是因为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当摄入的食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糖分时,身体会释放其他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定时定量”,而非单纯控制食物摄入量。 迷思三:不吃淀粉和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许多人认为淀粉和甜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食物中隐藏的糖和油脂更容易被忽略。专家建议,没有哪种食物需要刻意避免,关键在于“适量”。例如,台湾卫生署建议每日摄入3碗白饭的淀粉量,但许多人并不符合这一标准。 迷思四:总量控制就能控制血糖 控制食物摄入量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但食物质量同样重要。例如,选择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鱼类、鸡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并注意红肉的选择,避免摄入过多油脂。主食方面,选择全麦类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 迷思五:睡眠习惯与血糖控制无关 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会影响荷尔蒙调节,导致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跨界医疗探索者

3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开葡萄酒杯中的秘密

一次健康体检中,李女士无意间发现了一项指标异常——血糖偏高。医生告诉她,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李女士十分困惑,她觉得自己平时饮食健康,生活习惯良好,怎么会患上糖尿病呢?医生解释道,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不一定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直接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李女士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了专家。她了解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等。 医生建议李女士定期监测血糖,并调整生活方式。具体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李女士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饮食,并坚持每天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李女士的案例告诉我们,糖尿病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生活。 以下是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1. 糖尿病是由于吃糖过多引起的。 2.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 3. 糖尿病患者不能运动。 4. 糖尿病无法治愈。 5. 糖尿病患者寿命会缩短。

医疗星辰探秘

2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亚洲首例“肾-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获得成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岛细胞移植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肾-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手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接受手术的患者任远航,曾是一名3型糖尿病患者。13年前,她在大学期间不幸患上糖尿病,经过多年治疗,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为了挽救她的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她实施了这一高难度的手术。 据了解,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技术复杂,需要分离和纯化胰岛细胞,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培养。而肾-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则更加困难,需要同时进行肾脏和胰岛细胞的移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终于成功完成了这一手术。 术后,任远航的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除了胰岛细胞移植,还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医者仁心

3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冰箱常备六类食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的饮食方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选择。冰箱作为现代家庭的必备电器,其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利用冰箱储存健康食品,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介绍冰箱中常备的六类食物,帮助您打造健康饮食。 一、速冻鱼肉片: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等作用。速冻鱼肉片方便快捷,可即食也可烹饪,是健康饮食的好选择。 二、速冻蔬菜:速冻蔬菜在采摘后立即冷冻,有效锁住营养,方便快捷。常见的速冻蔬菜有青豆、玉米粒、胡萝卜粒等,可用来炒菜、做汤,为您的餐桌增添色彩。 三、全麦馒头或全麦面包:全麦馒头和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脂、控制血糖,适合减肥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四、肉馅或鸡翅:肉馅和鸡翅是烹饪的百搭食材,可用来做饺子、包子、炸酱、炖汤等多种美味佳肴。冷冻保存方便快捷,为忙碌的您提供更多选择。 五、坚果:坚果富含维生素E和健康脂肪酸,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坚果有杏仁、开心果、核桃、松子等,可作为零食或拌凉菜食用。 六、乳制品:乳制品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骨骼健康。常见的乳制品有牛奶、酸奶、奶酪等,可搭配早餐、沙拉或直接食用。 总之,合理利用冰箱储存健康食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运动与健康

3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天给宝宝清火湿润的食品

秋天,天气逐渐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尤其是宝宝们,更容易出现嘴唇干裂、皮肤干燥、情绪躁动等问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潘丹峰主任提醒家长们,秋天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选择当季食品,避免煎炸食物,多吃清火润肺的蔬菜和水果。 那么,宝宝秋季应该吃哪些清火润肺的食物呢?以下是一些推荐: 1. 枇杷 枇杷味甘、酸,性平,具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选购枇杷时,以个头大、匀称、果皮橙黄、茸毛完整、多汁、皮薄肉厚、无青果为佳。 2. 南瓜 南瓜富含维生素A、C和E,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防止宝宝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干燥,增强肌体免疫力,改善秋燥症状。可以将南瓜切片,与米、大枣一起煮成南瓜紫米粥。 3. 干果和绿叶蔬菜 干果和绿叶蔬菜富含镁和叶酸,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心脏动力,保证血液质量,改善神经系统的营养吸收。可以适量多吃莲藕、海鱼、香蕉、胡桃、瓜子、榛子、菠菜、芹菜、生菜等。 4. 豆类和谷类 豆类和谷类富含维生素B1和B6,维生素B1是营养人体神经末梢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6有稳定细胞状态、提供各种细胞能量的作用。宝宝秋季可以每周吃3~5次粗粮米饭或者是粥,如大麦米、薏米、玉米粒、红豆、黄豆和大米等。 最后,防秋燥要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饭桌上多一点汤水和蔬菜,少一点油腻和荤菜。秋季水果多,水果能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秋季给宝宝的水果有苹果、梨、甘蔗、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枣等。

医疗数据守护者

2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刘金来: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有四个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4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金来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等。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刘金来主任提出了以下四个策略: 1. 积极筛查:对于所有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询问糖尿病病史,并常规检测空腹血糖;对于无糖尿病病史且空腹血糖<7.0mmol/L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简化的两点OGTT检测;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2. 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应强调早期干预,早期干预从糖尿病前期开始;对于存在IFG或IGT的冠心病患者,应采取以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于IGT患者,如改善生活方式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采取药物干预。 3. 靶标个体化:推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0%;高龄、病史较长、心血管疾病严重、具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谨慎控制血糖,注意避免低血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咨询内分泌专科医师。 4. 平稳降糖:个体化治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老年患者病程长,已出现并发症低血糖病史,基线血糖水平高,心血管高危因素采取“宽松降糖策略”;自我监测血糖:通过血糖自我监测,即使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人群;选择安全的降糖药物,首先: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

未来医疗领航员

3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立即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