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肝救子的妈妈在哪儿?儿子健康成长盼母回家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12

6月大的小东东因严重黄疸入院,如不手术危在旦夕

13

术后3年左右的小东东,健康成长

14

左为术后6年的东东,右为术后8年7个月的东东,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只是期待着母亲的归来

  新生儿期严重 黄疸 或是 先天性胆道闭锁

  东东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阳西县出生,数周后出现全身皮肤发黄、尿黄。开始东东父母并未重视,随后黄疸症状逐渐加重,小东东出现腹胀、腹水。2005年5月,父母带着小东东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就诊。

  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王捷教授和肝胆外科副主任刘超教授接诊了小东东。专家们们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他全身皮肤已严重黄染,肝功能检查发现总胆红素高达372.6umol/L(正常值为5-24 umol/L),核磁共振检查见肝脾增大,肝内外胆管细小。综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结果,小东东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刘超教授表示,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期严重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胆道闭锁可分为三型:Ⅰ型:胆总管闭锁,即胆管闭锁发生于胆总管,肝内胆管正常,此型仅占5%-10%,可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疗效良好;Ⅱ型:肝门部胆管闭锁,即胆管闭锁发生于肝门部胆管,此型可试行Kasai手术,但远期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最终仍需行肝移植;Ⅲ型:肝内、外胆管均闭锁,此型只能行肝移植治疗。刘超教授提醒家长,如新生儿于出生后1-2周时全身出现黄疸、尿黄,巩膜黄染、皮肤黄染逐渐加重,大便由淡黄色转变为陶土色或淡白色,须及时就医,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

  妈妈捐肝助东东重生 最小年龄亲体肝移植手术成功

  由于病情复杂,医院组织肝胆外科、儿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专家进行会诊,一致认为“肝移植”是对小东东最佳的治疗方法。但东东仅6个月大,且当时身体虚弱,全身情况较差,手术具有较大风险。另外,肝移植供肝紧缺,患儿可能没有时间等到合适的肝脏,最好由亲属提供自身部分肝脏。得知情况后,爱子心切的母亲丁女士决定将自己的部分肝脏捐献给小东东。医院对丁女士的全身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后,认为很适合捐献部分肝脏,主张切取其肝脏的左外叶(相当于肝脏体积的1/5-1/4)移植到小东东的体内。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医院多科室的配合下,王捷副院长、刘超教授等专家于2005年7月为小东东施行了亲体部分肝移植术。母子两台手术同时进行,经过医生3小时手术取下的妈妈的左外叶肝脏,随即被移植到小东东的体内。移植手术历经了7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术后,东东黄疸迅速消退,经过1个多月来医院7个相关科室的专家的精心治疗和看护,小东东顺利康复出院。此后,小东东除了坚持服药抗排斥药物,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正常。专家表示,由于为亲体供肝,随着小东东身体慢慢适应所移植的肝脏,有可能不需要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而东东妈妈恢复良好,3天即可下床活动,7天拆线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刘超教授介绍说,该例手术迄今为止仍是全国年龄最小的亲体肝移植手术。亲体肝移植相较尸体肝移植具有较多优点:1.供肝来源广泛;2.供肝质量好;3.供受体准备充分,可以择期安排手术,可在受体病情恶化前施行手术;4.排斥反应轻,由于供体多为父母,组织相容性好,从理论上讲排异反应轻。因此,从受体预后角度而言,亲体肝移植目前是小儿肝移植的最佳术式。

  妈妈去哪儿?小东东想你回家

  小东东换肝后健康成长,但就在术后3年,小东东的母亲无声无息的离开这个家庭,现在的小东东与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务农,一家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小东东每月须按时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其医药费都为社会爱心人士捐助。

  小东东的母亲想必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不然当初怎么会割出自己的肝脏献给儿子呢。然而,昔日割肝救儿的慈母,今日究竟身处何方呢?如果孩子的母亲丁女士能看到这则消息,期盼您回到孩子身边,给孩子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孩子需要您!(通讯员:王海芳)

#肝移植状态#黄疸病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各种原因(肝损害最常见)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组织、体液黄染轻症可治愈,存在原发病者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简介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同[1,3]。症状表现[1-2]:典型症状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诊断依据[1]:依据黄疸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检查中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可确诊疾病。疾病类型[1-2]:1.按发病原因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阻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2.按增高的胆红素性质分类:(1)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2)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是否具有传染性[1]?黄疸本身是传染病,传染性。但是由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肝、丙肝)引起的黄疸则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时)。通过什么方式传染[5]?乙肝、丙肝(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包括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怎么预防[5]?乙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当前尚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避免与感染者的过度接触、避免医源性传播(如规范使用注射器、血制品等)、避免安全的性行为,都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其中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而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是否可以治愈[3]?本病轻症可以治愈,但是由于原发肝病导致的黄疸,需在明确原发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对症治疗,以维持在肝功能代偿期。是否遗传[1]?具有遗传性,部分遗传性疾病患者好发黄疸。易引起的黄疸遗传性疾病为遗传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该病包括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遗传性胆汁淤积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包括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妊娠复发性胆汁淤积)、肝内胆管发育良综合征、胆管囊性病等。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苏琳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