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有:移动医疗应发挥“加减”作用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第四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暨第二届智慧医疗健康中国论坛于4月2日至4月3日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的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3月2日天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在主题报告中提出,移动医疗应该在两个方面为当前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当中遇到的矛盾做贡献,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王才有提出,加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医疗医疗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发挥移动医疗的信息作用,使科技知识更贴切、更便捷、更智慧。王才有说,去年的移动医疗大会,许多人都只是说移动医疗这项业务启动了,这一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前医院里,比如去年在沈阳的一个医院里,一个病区一两台智能终端就不错了,现在我们去医院看,各个病区迅速的都用起来了。”

  王有才在主题报告中表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矛盾,即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做过经济学分析的都知道,你的市场和消费需求两个要平衡,这边的需求增加了这边供应不上肯定是个矛盾”,而借力于移动医疗可以把这种需求量降低。王有才将其归纳为“三个减少”。

  第一个减少是指减少患病的人数,支撑健康。王有才认为,移动医疗可以让居民、患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关注自己的健康。王才有举例说:“像我们国家的慢性病患者有几亿人,他能不能借助信息技术使自己的病得到控制,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按时吃药,那你就不需要去看病。”

  第二个减少指减轻就诊负担,支撑家庭护理。王才有说,患者在大医院和小医院看病和家里护理,目标是同样可以实现的,而成本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他认为加拿大在家庭护理做得很好。“慢性病可以在家里护理,他不是做不了饭吗?我医保出钱给他雇保姆给他做饭,一个小时派护士到他家里看一看。”但王才有也提出这种模式,需要移动医疗信息跟上去。

  第三个减少则是减轻活动负担,支撑医疗服务。众所周知,医生和护士人员,每天都在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王有才在报告中提出疑问,“我们是不是同样可以用移动医疗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呢?”

#突发急症#高血压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