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认为心脏是灵魂的所在,是人的“心灵”。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但可以确定的是,心脏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当我们专注于某事或因打雷而感到害怕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心脏的颤抖。
当我们沉浸在爱情的美好和愉悦中时,心脏似乎漏跳了一拍,这就是“心动”的感觉。
而亲人的离世,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不可避免的经历。
有些人可能很快就能走出悲痛,但有些人却会深陷其中,无法释怀。
甚至,有些配偶在爱人去世后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死亡的故事也并不罕见。
那么,“心碎而死”真的存在吗?
许多研究证实,炎症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来自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症标志物可以用来区分丧偶者的悲伤程度,并预测其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发表于《Psychoneuroendocrinology/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达到重度悲伤临界点的丧偶者其细胞因子复合水平高于那些未达到的丧偶者的个体。
在抑郁分析中,那些可能抑郁的丧偶者显示出更高的炎症值。
研究人员呼吁更好地了解与丧偶等事件相关的最危险原因。
这将对预测和预防未来生理功能、睡眠、以及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视频 抑郁症是遗传病吗?会传染吗?需要终身服药吗?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文章 抑郁症的量表测试
健康百科
文章 28岁抑郁症患者疑吊死2岁女儿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老年抑郁症:音乐治疗的独特魅力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心理健身——幽默感是最有效的健康保险
健康驿站
贺俊岩
主治医师
精神科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天津市人民医院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