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器官分配系统强制使用

器官分配系统强制使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器官移植重获新生。然而,器官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医学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9月1日正式实施《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要求所有捐献器官必须通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分配。

该系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待时间等因素进行分配,旨在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使器官分配更加公开、公正。此举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规定》中明确规定,全国165家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及有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医院必须使用卫计委的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对于未使用系统的医院,将吊销其器官移植资质。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器官获取组织的职责。器官获取组织负责获取捐献器官后,通过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分配与共享,然后进行器官移植,并完成最后科学登记的工作。OPO组织成员主要由神经内外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护士、其他医务工作人员组成。

《规定》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器官移植市场、提高器官分配效率、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除了器官分配的公正性,患者的术后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术后康复建议:

1. 术后初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排斥治疗,定期复查。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均衡。

4. 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北京西城心血管患者的心声:互联网医疗助力母亲战胜病魔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京的街头飘着雪花。我叫***,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却因为母亲的健康问题,踏上了寻找医疗帮助的征程。 母亲在2016年底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和安装起搏器,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密切关注她的身体状况。今年4月和11月的复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压差从之前的20多增长到了近50,这让我们非常担忧。 我通过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心血管外科的医生,医生非常专业,耐心地听我描述母亲的病情,并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医生告诉我,母亲的病情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于焦虑。他建议我们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告诉我如何保持母亲的生活质量。 医生还告诉我,母亲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但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微创不开胸的方式可能更适合。这让我对母亲的病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有了信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为母亲办理了农村医保,并了解了手术的大致费用。虽然手术费用不低,但在医生的专业治疗和家人的关爱下,我们相信母亲能够战胜病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注意母亲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母亲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在医生的关爱下,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这次互联网医院的问诊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多的信任。我相信,在互联网医疗的助力下,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家庭医疗小助手

2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2015年“猪八戒”将出世?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猪作为动物器官供体的潜力逐渐被挖掘,而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猪肺移植人体研究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更是令人瞩目。 据悉,墨尔本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将人血输入经过改造的猪肺,并利用通风设备和水泵模拟人体呼吸功能。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肺可以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为未来动物器官移植人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研究人员成功地去除了猪DNA中一个导致猪器官与人血不相容的片段。此外,将人类DNA添加到猪器官中,也进一步降低了血液凝固和器官排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在5年内实现首个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届时,对于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当然,动物器官移植人体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排斥、感染等问题。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努力,克服这些难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病友互助家园

2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十大年度人物揭晓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旨在表彰这些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 他们中,有在临床一线默默奉献的医生,有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的学者,有在医疗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的创新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以下是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十大年度人物的部分获奖者: 胡大一: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病内科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他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致力于健康科普和社会公益事业。 刘庭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他推动了品管圈在医疗系统的应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做出了贡献。 朱正纲:上海瑞金医院外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会主委。他在胃癌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胃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丁列明: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致力于新药研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李碧菁:和睦家医疗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她打造了区别于公立医院的医疗生态闭环,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些获奖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和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数字健康领航者

2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外资集体抵抗植入性医疗器械限价令或再推迟、文章描述国家发改委对心脏支架等进口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价格调整可能再次推迟,在记者采访中,外资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无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心脏支架等进口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价格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家发改委曾计划对这类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调整,但受到外资医疗器械公司的强烈反对,导致限价令可能再次推迟。 据悉,国家发改委曾计划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心脏支架等进口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调整。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外资医疗器械公司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限价政策会对他们在华的经营造成巨大影响,无法鼓励创新,且硬性压制的方法并不可行。 在记者采访中,外资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这一文件实施的担忧。他们认为,这样的价格调控“无法鼓励创新”,“硬性压制”的办法也并不可行。 事实上,这并非国家发改委首次对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产品价格进行“专项整顿”。2006年,为解决医疗器材费用高涨的负担和使用问题,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的意见》,对如心脏起搏器、导管、支架、人工椎体、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高价值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限制。然而,在随后几年中,植入类医疗器材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表示,虽然目前进展并不顺利,但这份文件“重点划分了六大类产品,最终还是会出台的”。他表示,通过价格监测、发布市场信息等方式,规范企业定价行为,引导企业合理确定价格,并对流通环节加价率进行适当限制,是规范医疗器械价格的重要手段。 总之,心脏支架等进口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价格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难题。如何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者荣耀

2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英国医生用母牛器官组织为病患修补心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器官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国医生大胆尝试利用动物器官组织为病患进行心脏修补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据了解,英国约克郡贝弗利的一名男婴在出生时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经过两次心脏手术,医生们成功利用母牛的心脏组织填补了男婴的心脏漏洞,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这名男婴名叫鲁本·韦伯·杰克逊。刚出生时,父母都认为他是一个健康的宝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孩子的眼睛浮肿,嘴唇发青,呼吸也有些困难。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的心脏有两个漏洞,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第一次手术中,医生们采用了常规的人造心脏补片进行修补。然而,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手术风险较高。经过慎重考虑,医生们决定尝试利用动物心脏组织进行修补。他们选取了与人类心脏组织结构相似的母牛心脏组织,成功填补了男婴的心脏漏洞。   在第二次手术中,医生们再次使用了母牛心脏组织进行修补。这次手术非常成功,男婴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他已经成功迎来了自己的一岁生日。   这一案例的成功,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利用动物器官组织进行移植,有望缓解器官短缺问题,为更多病患带来生的希望。   当然,动物器官移植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例如,动物器官组织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动物福利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动物器官移植为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AI医疗先锋

2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她捐出遗体,被切成了27000份……、文章描述感谢每一位大体老师!

苏珊·波特(Susan Potter)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不仅在生前与多种疾病抗争,更在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捐献出来,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遗体被切割成27000份,每一份都记录了她生前的健康状况,为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苏珊在生前就深知自己的身体将创造历史。她与科罗拉多大学的医生合作,将自己的遗体制成数字化标本,为医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她的遗体不仅是第一具被冷冻、制成切片和数字化的患病尸体,更是第一具装有钛髋关节的尸体。这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学习场景。 苏珊的遗体被切割成27000份,每一份都只有人眼无法觉察到边缘的厚度的1/3。这些切片的信息随后被扫描到电脑中,形成了一种可以滚动的数字记录,记录了她死时的身体状况。这种数字化标本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让他们反复观察和分析。 除了苏珊的遗体,她的生活经历和医疗记录也被纳入了研究项目中。她的视频记录和文字描述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 苏珊·波特的故事告诉我们,捐献遗体是一种伟大的行为。她的身体不仅为医学研究做出了贡献,更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感谢每一位捐献遗体的大体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苏珊的故事,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其他捐献遗体的大体老师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捐献遗体的意义和价值。 捐献遗体是一种伟大的行为,它可以帮助医学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捐献遗体的意义,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医疗之窗

2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又是百草枯!两人双肺变“水瓜瓤” 省县接力大营救创生命奇迹

  △双肺移植术后的黎叔和冯伯家属赠旗致谢   百草枯中毒,肺部纤维化危及生命   37岁的黎叔和52岁的冯伯都是高州市荷塘镇的村民,他们同属一个大家族。三个月前,一次百草枯意外中毒事件,让两人同时住进了高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多学科联合救治后,出现了严重的肺纤维化,两侧的肺变得像水瓜瓤一样“不会呼吸了”,生命危在旦夕。   高州医院邀请多地专家进行会诊和病情讨论,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桑岭副主任医师在会诊过程中看到,两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脏和肾脏功能的损伤,呼吸衰竭非常严重。百草枯是一种低廉且使用广泛的除草剂,目前尚没有针对百草枯的特异性解毒剂,很多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CT影像   由于两位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宜转运上级医院,高州医院决定寻求“外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广东地区唯一长期常规开展肺移植的单位,何建行教授的肺移植团队曾为百草枯中毒患者成功实施肺移植手术。   然而,“一肺难求”,等待供体肺的过程漫长而煎熬。   2018年12月2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OPO传来消息:广州有两位捐献者捐出了双肺,并通过中国器官分配系统与黎叔、冯伯匹配成功。      △器官捐献者默哀致敬   为了完成两台双肺移植,何建行教授团队迅速集结,由器官获取组、手术组、麻醉组、护理组、重症医学组、移植内科组等18人组成的团队短时间内集结而成。从获取器官到跨越400多公里的一路护送,他们展开了一场省县生命大接力。      △火速护送肺源的何建行教授团队   由于两位患者都已使用ECMO维持通气,肺移植手术难度增加。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台双肺移植手术在同一天顺利进行,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术后管理同样关键,要面临抗感染、抗排斥等挑战。何建行教授团队顺利完成手术后,大部分组员返回广州,留下重症医学组及移植内科组的专家,继续与高州医院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克服重重难关,只求获得最佳的效果!   术后第一天,黎叔便撤除了ECMO,术后第五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训练;而冯伯,出院也指日可待。      △高州医院向何建行教授团队赠送锦旗   此次何建行教授团队在高州医院同时开展两台双肺移植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是大医院联手基层医院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在“百草枯中毒”这种高度致死性疾病上取得了可重复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癌症防治先锋

2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独立器官捐献分配系统将建立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由于器官供体短缺,器官分配不公等问题,器官移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将建立独立于器官移植医疗服务机构之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 该系统由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动员和组织器官移植与分配。8月25日,中国红十字会和卫生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宣布将在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江西以及厦门、南京、武汉等10个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表示,中国红十字会参与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仅限于非活体、非血缘关系的人体器官捐献。在开展遗体捐献的基础上,争取潜在捐献资源,努力提高器官的捐献率。同时,中国红十字会还将建立中国器官捐献公益基金,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并对捐献者进行人道抚恤,特别是对贫困捐献者的家庭予以人道救助。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能够促进器官移植健康发展。如果交通事故死亡者或猝死病人有1/10捐献器官,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严重不足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夏强教授认为,由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组织器官捐献工作,可提高器官的利用率,避免供体被浪费。 据悉,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国际上能够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在我国几乎都能够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累计完成肾移植86800例,肝移植14643例,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分别为717例和165例,小肠移植17例,胰肾联合移植209例。器官移植后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其中,肾移植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30年,肝脏移植达13年,心脏移植达16年,肺移植达8年。

医疗新知速递

2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学生放假了 血库告急了?

近年来,随着夏季的到来,武汉血液中心A型、O型血液库存频频告急。截至8月10日,血库A型、O型血已达到一级警戒线:A型血理想库存量仅27%,只有600袋(一袋200毫升);O型血理想库存量23%,仅557袋,按全市正常需血量计算,只够维持两天。 夏季,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医院血库常常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大中学生是义务献血的主力军。而学校一放假,大部分学生都已回家,没有了义务献血的主体,血液中心只出不进,血液库存自然紧张。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血液库存不足的问题呢?首先,需要扩大社会义务献血群体的范围,鼓励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到义务献血的队伍中来。其次,可以加强医疗机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血液库存紧张的情况: 加强血液采集和储备,提高血液供应能力。 推广自体输血技术,减少对异体血液的依赖。 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效率,减少血液浪费。 加强血液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供应量。 建立健全血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血液安全。 总之,解决血液库存不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相关专题: 独家揭开无偿献血内幕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

绿色医疗倡导者

2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国移植器官65%来自死囚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据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指出,目前我国移植的器官中,有65%的来源是死囚。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上海、天津、辽宁、浙江、广东、南京等地试点启动人体器官捐献体系,鼓励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其次,我国红十字会筹备启动中国器官捐献公益基金,对包括死囚家属在内的器官捐献方给予人道救助。 此外,我国政府还强调了自愿捐献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性,不宜大力提倡活体器官移植。同时,要提高公民自愿捐献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国累计完成肾移植8.68万宗,肝移植1.46万宗。然而,仍有成千上万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因器官短缺而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政府将出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逐步实现器官移植的法制化、规范化。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健康解码专家

2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