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现象,如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常用的方法是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类固醇糖尿病。本文将介绍一种辅助监测血糖的方法——尿糖监测,并探讨其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一、血小板减少症与血糖监测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常用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类固醇糖尿病,需要监测血糖水平。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血糖仪监测和尿糖监测。血糖仪监测准确、直观,但需要定期购买试纸,成本较高。尿糖监测经济、方便,但准确度不如血糖仪。
二、尿糖监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尿糖监测是一种经济、方便的血糖监测方法,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
- 经济不发达、文化水平不高的地区
- 老年人、怕疼的儿童
- 出血性疾病患者
尿糖监测的局限性包括:
- 不能测出低血糖
- 血糖低于10.0mmol/L时,尿糖呈阴性结果,不适用于血糖<10.0mmol/L以下的患者
- 患有肾功能不全,肾糖阈增高时,尿糖不能反映实际的血糖水平
- 服用维生素C、异烟肼、阿司匹林等药物,可出现尿糖假性结果
三、尿糖监测的应用案例
某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经常流鼻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情况好转,但继发了类固醇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需要每天多次监测血糖,但每次监测后都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后来,医生建议患者采用“尿糖血糖结合法”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减少血糖监测次数,从而减少出血危险。
经过两周的尿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后,患者的血糖终于控制到了正常范围。1年后,病情好转,血小板增加到10万。随着激素用量减少,血糖下降,胰岛素用量也减少,最终胰岛素停用,疾病痊愈。
四、尿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1. 肾功能及肾糖阈的影响:肾功能不全、肾糖阈增高时,尿糖不能反映实际的血糖水平,需用血糖仪监测。
2. 合并其他疾病时可能干扰结果:尿路感染、神经病变、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干扰尿糖监测结果。
3. 注意药物和容器对结果的影响:维生素C、水杨酸盐等药物可能干扰尿糖监测结果。
4. 按规定时间观察结果:不同厂家的试纸观察时间有所不同,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
5. 试纸的保存及使用:试纸应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和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忌冷冻,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血小板低于20


未来医疗领航员
文章 鼻出血和流鼻血是一样的吗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身体青一块紫一块的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身体青一块紫一块的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血管脆


AI医疗先锋
文章 身体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是何原因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怎么看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怎么看


康复之路
文章 正常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什么样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血小板数目


医学奇迹见证者
大家都在问

刘文娟
主治医师
内分泌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任小燕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萍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