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肺动脉高压“面面观”
本届大会特邀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专家就肺动脉高压(PAH)现状进行专题报道,通过专家的演讲,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了解周边国家研究现状,希望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同时予以更多关注。
中国
肺动脉高压仍陷于“未充分治疗时代”
上海市肺科医院蒋鑫博士报告了中国PAH 的诊疗现状,并对中西方PAH 患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表)。2006 年之前,我国PAH 治疗药物主要有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地高辛和口服抗凝剂等,属于“传统治疗时代”。2006 年,随着波生坦和伊洛前列素等靶向治疗药物在我国上市,我国进入了PAH 的新治疗时代,但仍处于“未充分治疗时代”。
传统治疗时代,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仅21%。进入新治疗时代之后,我国PAH 患者预后情况明显改善。研究表明,我国IPAH 患者的3 年生存率为75%,高于法国IPAH 患者(58%); 1 年生存率为90% 以上,略高于美国患者,但这可能与我国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并发症少、先心病相关PAH(CHD-PAH)患者较多有关。
近年来,我国PAH 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传统治疗方案仍需优化。虽然PAH 靶向治疗拥有越来越多源自中国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仅伊洛前列素、波生坦和安立生坦有适应证,且所有药物费用均需患者自行承担,治疗成本非常高。新药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如法舒地尔等), 而外科治疗尚未起步。此外,临床试验已证明西地那非、伐地那非、波生坦、伊洛前列素等对我国患者有效,但仍需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来验证。
要点:中西方PAH 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虽然近年来PAH 诊断意识加强,药物治疗取得显著进展,PAH 患者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但实际上仅能延缓患者死亡时间,而无法根治。因此,我国还需要建设更多PAH 诊治中心来建立和完善我国PAH 诊治网络。
台湾地区
完备药物与合理策略助患者长期获益
台湾的患者建档制度较为健全, 因此能够清楚地了解到PAH 药物使用情况。台北荣民总医院宋思贤教授指出, 与国外相比, 台湾PAH 患者基线资料有其特点:台湾PAH 患者平均年龄为46.3 岁,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CHD-PAH 患者常见,诊断时心功能多为NYHA Ⅲ / Ⅳ级。
台湾卫生保障局(NHIB)对PAH 有医保报销政策,其中IPAH 属于罕见疾病, 拥有专门基金。目前台湾用于治疗IPAH 的药物主要有伊洛前列素、依前列醇、曲前列尼尔、西地那非、波生坦和安贝生坦, 包括口服、吸入、注射和皮下剂型。此外, 2011 年4 月1 日,NHIB 批准对于WHO 心功能Ⅲ / Ⅳ级患者,如单一靶向药物治疗未充分者推荐使用联合治疗。CTD-PAH 不包含在罕见病范畴,目前治疗药物仅有口服西地那非,而患者需要连续治疗时, 则需每6 个月提供1 次肺动脉压≥ 35 mmHg 的证明。
要点: 台湾尚无官方PAH 指南,但根据国际指南和相关共识制定了PAH 诊治的初步流程。在临床上, 台湾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如PAH 早期诊断、循证知识更新、早期和积极治疗以及未来展望等。

韩国
肺动脉高压:疾病治疗已趋进西方模式
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的Sung-A Chang 教授指出,随着韩国成为发达国家,PAH 疾病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但仍保留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治疗模式。韩国未经治疗的 CHD-PAH 仍较常见, PAH 知识尚未普及,但最近已开始进行宣教。
1994~2012 年,PAH 靶向治疗药物贝前列环素、西地那非、他达那非、伊洛前列环素、波生坦、安贝生坦和曲前列环素先后在韩国上市,目前尚缺乏依前列醇。虽然PAH 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大部分PAH 患者都集中在首尔少数几个大医院,仍有很多在当地诊所未经诊断或治疗的“潜在” 患者。韩国医保覆盖所有韩国公民,重症PAH 患者(NYHA Ⅲ / Ⅳ 级) 靶向治疗在医保范围内,但公民仍需支付10% 的费用。此外,联合治疗不在医保范围内。
韩国PAH 注册研究共纳入1014 例PAH 患者,其中76% 为女性,患者为31 ~ 60 岁。研究发现, 分别有32% 和37% 患者为WHO 心功能Ⅱ / Ⅲ级。 CTD-PAH 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9%),而后依次为CHD-PAH(24%)和IPAH(22%)。52% 患者采用PAH 靶向药物单药治疗,31% 患者采用非PAH 靶向治疗以及17% 患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要点:与西方国家相比,韩国以CHD-PAH 更常见; 在专业中心PAH 患者接受靶向治疗,但一些非专业诊所患者并未得到合理治疗;费用高昂,医保报销成为联合药物治疗的主要障碍;肺移植并未普遍开展,但例数正逐渐增加。
日本
治疗凸显本土化外科治疗创先
来自日本杏林大学医学院、国家心血管中心Toru Satoh 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10 年,日本已经注册的PAH 病例数超过1500 例, 其中IPAH 病例数超过1000 例。杏林大学医学院1999~2010 年的每年PH 病例数(仅包括行右心导管患者) 显示,PAH 病例数为235 例,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CTE-PH)病例数为131 例。2011 年,日本PAH 药物年耗量前三位的分别是贝前列素、波生坦和西地那非。由于日本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自主研发PAH 新药的能力,因此对进口药品有所限制,目前部分欧美新药在日本还未上市。
2001 年Feinstein JA 等在《循环》发表的研究表明,经皮肺动脉成形术(PTPA)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水肿(60%)。而杏林大学医学院资料显示,患者发生肺水肿的比例为48%,Satoh 教授分析认为,发生肺水肿与以下因素相关:男性、首次接受手术、存在严重血液动力学紊乱、肺血管阻力> 10 wood 单位、肺毛细血管契压> 45 mmHg。需要强调,一旦发生肺水肿、心输出量下降,必须缩短单次球囊扩张时间, 相应增加球囊扩次数。
要点:日本作为东亚发达国家之一,在国家医保方面比较成熟, 同时还有自主研发的治疗PAH 新药。因此, 在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