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2011年中国重大科研项目——感染病学

2011年中国重大科研项目——感染病学

2011年,中国在感染病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为感染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艾滋病方面,我国在艾滋病感染治疗的覆盖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总病死率降低63.9%。这得益于我国免费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的推广。

甲型H1N1流感疫苗方面,我国研发的疫苗经过安全监测,证明是安全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

肺炎方面,我国对肺炎球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血清型19A耐药性最强。

艾滋病防治方面,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良好的流行趋势评估工具、不能早期监测和预测治疗失败等。

H1N1流感方面,研究发现,孕妇和产褥期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

腹泻方面,研究发现,沙门菌感染在临床腹泻患者中占3%,多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且呈多药耐药性。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播散性疱疹的症状

播散性疱疹,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症状多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播散性疱疹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播散性疱疹的症状 播散性疱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水疱,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发热、乏力等症状。水疱通常出现在面部、生殖器、口腔等部位,呈群集状分布。 二、播散性疱疹的治疗方法 播散性疱疹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局部治疗包括外用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全身治疗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 三、播散性疱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播散性疱疹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病毒。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亲吻、共用毛巾等。 3. 避免去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浴室等。 4.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 四、播散性疱疹的医院和科室 播散性疱疹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下是一些治疗播散性疱疹的医院和科室: 1. 皮肤科:负责诊断和治疗皮肤相关疾病。 2. 感染科: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3. 儿科:负责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趋势观察站

2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加强健康教育 预防艾滋传播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HIV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感染者会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并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以下措施: 1. 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 2. 不共用注射器,避免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和精液;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 4. 婚前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对方是否感染HIV; 5. 关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权益,给予关爱和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病友互助家园

2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艾滋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哪些?如何克服?

自1985年艾滋病病例首次被报道以来,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我国累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超过84万。面对这一严峻的疫情,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会出现多种心理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心理反应及其应对方法。 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 震惊:患者因未预料到自己会被感染而感到迷茫和无助。 拒绝:患者不愿接受现实,反复进行检测,甚至怀疑检测结果。 愤怒: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社会感到愤怒和不满。 报复:患者可能将感染归咎于他人,产生报复心理。 孤独:患者担心被歧视,不愿与他人交流,从而感到孤独和绝望。 恐惧:患者担心疼痛、失去工作和被歧视,产生恐惧心理。 自惭:患者担心被他人误解和歧视,感到自卑和自惭形秽。 厌世:患者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不治之症,产生厌世情绪。 这些心理反应虽然可以理解,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心理反应,保持积极心态,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 正视现实:患者应接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并积极寻求帮助。 保持乐观: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寻求支持:患者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参与团体:患者可以加入艾滋病感染者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此外,患者还应关注以下方面: 了解疾病知识:患者应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疾病。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按时服药:患者应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总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积极应对心理反应,保持积极心态,与病魔抗争到底。

健康管理专家

2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广东防治艾滋“美沙酮”3试点已报卫生部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形势日益严峻,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广东省作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广东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协调会议办公室近日召开高级研讨会,副省长雷于蓝出席并发表讲话。会上透露,广东省已将三个美沙酮替代治疗试点(台山、阳东、斗门)的相关情况上报卫生部,待批准后即可正式启动。此举旨在为吸毒者提供替代治疗方案,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雷于蓝副省长表示,广东省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款用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并计划成立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许锐恒强调,美沙酮替代治疗需制定详细周密的方案,每位受治者的治疗费用不超过10元,治疗期间不得继续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及其他毒品。 此外,广东省还将加大吸毒人员监测力度。据悉,广东省实际HIV感染者已超3万人,但累计报告仅5182例。为找出“潜在”HIV感染者,广东省将新增30个吸毒监测点,其中广州将新增番禺、增城、从化、花都、黄埔、广州市强戒所等六个监测哨点。 广东省的这些举措,对于控制艾滋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跨界医疗探索者

2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刚刚出生的小孩感冒了可以吃药吗

新生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包括感冒病毒。许多家长担心,如果新生儿感冒了,是否可以给他们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事实上,新生婴儿不建议随意服用药物。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很多药物都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决定是否干预和如何干预之前,需要由儿科医生进行评估。 新生儿感冒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呼吸道中的羊水残留、喉软骨软化或鼻咽发育不良等。此外,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很脆弱,口服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吸收,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如果新生儿出现感冒症状,如鼻塞、咳嗽等,建议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并通过检查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确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头孢克肟等。治疗病毒感染常用的药物是利巴韦林等。对于普通感冒,可以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新生儿受凉或过热。同时,要勤洗手,避免接触患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此外,还要注意新生儿的面部清洁,避免挖鼻孔和外耳道,防止感染。

老年健康守护者

24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宫颈糜烂多久变癌

宫颈糜烂,又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这种病症通常是由于雌激素的影响,导致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细胞向外延伸至宫颈外口。虽然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所有宫颈糜烂都会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高发年龄通常在50-55岁之间,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除了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生还与性伴侣过多、吸烟、性生活过早、性传播疾病、口服避孕药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有时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在妇科检查中,宫颈糜烂的表现与宫颈癌可能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测、HPV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病理检查来确诊。 如果宫颈糜烂合并持续高危型HPV感染,且未得到积极治疗,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因此,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并积极治疗HPV感染。 除了定期检查和治疗外,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宫颈糜烂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等。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内衣与其他衣物混洗,定期更换内衣。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月经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并非所有宫颈糜烂都会发展为宫颈癌。通过定期检查、积极治疗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宫颈糜烂,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医疗之窗

2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个好习惯 远离阴道烦恼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据统计,约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患过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影响生活质量。那么,如何预防念珠菌性阴道炎呢?以下五个好习惯,助您远离阴道烦恼。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个人卫生不良。因此,女性朋友们要注重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避免盆浴。内裤要单独清洗,并定期更换。 2. 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是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进行性生活时,要注重性生活卫生,使用安全套,避免交叉感染。如果伴侣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传染给对方。 3. 注意饮食健康 饮食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女性朋友们要注重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4. 注意穿着选择 紧身裤、牛仔裤等不透气的衣物容易导致外阴潮湿,有利于念珠菌滋生。因此,女性朋友们要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质内裤、宽松的裤子等。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如果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预防。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饮食健康,选择合适的衣物,定期体检,才能远离阴道烦恼。

生物医疗创新站

2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么看单子得不得甲肝

甲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许多人对甲肝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了解不足,导致延误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甲肝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甲肝。 一、甲肝的症状 1. 潜伏期:甲肝的潜伏期为15-50天,期间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2. 急性期: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 发热、黄疸(眼白发黄、皮肤发黄) 尿色加深 肝区疼痛 腹泻 3. 慢性期: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甲肝,但症状相对较轻。 二、甲肝的传播途径 1. 食物和水源污染: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如生食或未煮熟的海鲜、不洁的饮用水等。 2. 接触传播: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也可能感染甲肝。 三、甲肝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是预防甲肝的基本措施。 2. 注射疫苗: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高危人群接种。 3.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和水源的安全。 四、甲肝的治疗 甲肝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补充水分、营养支持等。 五、总结 甲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年健康守护者

2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内膜炎怎么引起的

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病原体入侵: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侵入心脏,导致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 心脏瓣膜异常:心脏瓣膜异常或人工瓣膜的存在,为病原体提供了寄居和繁殖的场所,增加了感染风险。 3.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肿瘤患者、移植术后患者等,更容易感染心内膜炎。 4. 皮肤黏膜损伤:皮肤黏膜损伤后,病原体可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 5. 其他因素:长期使用心脏支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手术等,也可能增加心内膜炎的风险。 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感染。 为了预防心内膜炎,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2. 避免使用心脏支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减少感染风险。 3. 保持皮肤黏膜完整,避免感染。 4.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5.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生素。

康复之路

2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结核血常规会异常吗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异常。 在肺结核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增多和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 肺结核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通常会加快,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所致。如果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肺结核的诊断没有明确的特异性指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肺结核的感染源主要是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的细菌。潜伏感染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通常不具有传染性,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免疫功能低下、吸毒和酗酒等因素也会增加肺结核的风险。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并不一定会患上肺结核,这取决于人类的免疫力、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和毒力等因素。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部分细菌,但仍有少数细菌处于休眠期。 肺结核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在治疗后不再具有传染性时恢复正常生活。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并注意个人卫生。 肺结核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肺结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生命守护者联盟

2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