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生命的绊脚石”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文/子云

  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人类“头号杀手”的今天,人们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都已经不再陌生,而这些疾病的最终结果就是心力衰竭。目前,心衰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心衰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心衰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心力衰竭又称作心功能不全,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通俗来讲,心衰就是由于各种疾病、过度劳累等因素致使心脏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或舒张能力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按照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将心衰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心衰是短时间内,有时甚至是数小时或者数分钟之内,因为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而引发的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由于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逐渐减弱,导致心排血量逐渐不能维持正常,出现心力衰竭。

  按照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不同,还可以将心衰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因为心衰的主要表现起源于静脉瘀血,左心衰为肺静脉瘀血,右心衰为体循环瘀血,所以心衰因为部位不同,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左心衰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夜尿增多、胸痛等等;右心衰的患者胃肠道不适明显,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还会伴有肝区疼痛、夜尿增多、呼吸困难、肝水腹水等症状。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因患者需要反复住院,也给家属也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所以,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

  心衰患者日趋年轻化

  专家指出,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近年来,这些原来属于老年人的疾病已经逐渐“年轻化”,所以心衰的发生也随之日渐年轻化,发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据目前有关资料估计,全球有超过2000万的心衰患者,我国估计有585万,美国和我国每年都大约会新增50万心衰患者。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中青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生活过度紧张等等。另外,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也让中青年人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的状态中,人体的中枢神经调节受到影响,导致心脏的负荷加大,促进心衰的发生。而且最新医学研究显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是女性的1.24倍,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比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时生活中吸烟、饮酒过度,体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青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几率。所以,医学专家提醒中青年人,尤其是中年男子,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心脏的健康,平时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量饮酒、减轻体重、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

  防心衰重在避免诱因

  心衰的预防尤为重要,据相关资料统计,约有半数以上的心衰患者发作时有诱发因素,所以让患者了解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了诱因才能尽量避免心衰的发生,减少心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那心衰都有哪些诱因呢?首先,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诱因就是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患者有肺瘀血更容易发生感染,肺部感染时,发热、窦性心动过速、咳嗽都会加重心脏负担,且毒素会直接损害心肌;第二,过重的体力劳动或者是情绪激动以及环境变化如寒冷、酷热、潮湿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第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排血量减低,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第四,心肌缺血,任何原因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均可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尤其是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第五,输液时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输血过快或过量,这些都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第六,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会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衰发生;第七,妊娠分娩,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会加重心脏负荷,在心脏病的基础上能诱发心力衰竭。

  减少心衰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诱因外,由于心衰常常表现出与其他疾病相似的症状,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这也是心衰的另一大凶险之处,所以,医学专家提醒大家要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心衰隐患,平时多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容易气促、容易乏力,出现水肿、体重增加、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定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大程度保证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质量。

#心衰#心力衰竭?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加重都可引发心力衰竭以劳累后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水肿为特点经积极治疗可延缓心衰进程、改善心室重构简介心力衰竭是指由各种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使得心室充盈或(和)射血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量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瘀血、器官组织供血足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的症状表现是呼吸困难、法进行体力活动和体液潴留的水肿、肺淤血等。症状表现: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水肿等。诊断依据:心力衰竭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主要诊断依据为原有基础心脏病的证据及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有哪些类型?1.按照衰竭的心室左右同区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2.按照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区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照心脏射血分数的多少区分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射血分数<40%;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射血分数≥50%。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35~74岁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该病法治愈,经积极治疗后可缓解症状,减缓心衰进程,急性心衰的患者可转为慢性心衰,发病后需终身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刘文玲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