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依女士谈眼中的钟南山院士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关于《想法决定活法》作者: 叶依
 
  北京作家,2010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钟南山传》,高级营养保健师,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资深记者,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为80年代新生代诗人。于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诗歌、散文及小说刊于权威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散文选刊》、《北京文学》等。有文学作品专著问世,其中最有反响的是1997年出版的先锋散文诗集《爬过早晨》。散文诗于1995年由中央广播电台隆重介绍和联播。单篇作品早年选入花城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的文学专集。健康报道作品受到《人民日报》阅评组好评,新闻报道多次刊发于《人民日报》。
 
 

《想法决定活法》作者叶依女士谈眼中的钟南山院士(二)

  谈钟南山院士令人感动的事情

  39健康网:您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钟院士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让您印象深刻,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叶依女士:比如说健康方面,钟院士去开会,哪怕是1-2天,他都会带上拉力器,5条的那种,他那种传奇式的肌肉就是这样来的。他一拉就开了,我拉其中的一条,都是纹丝不动的。人的力量悬殊居然这么大。

  39健康网:钟院士一般在什么时候做运动?

  叶依女士:运动是随时的。家里有简单的单、双杆、跑步机,下班后先锻炼,再吃饭。开会的时候,席地就做俯卧撑,比如拉力器,说话的时候,就刷刷的做起来了。他做运动,不是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

  39健康网:钟院士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特别感动的?

  叶依女士:那讲一下工作上的吧。比如他出诊,我就会在旁边看。有的人可能觉得出诊是多枯燥啊,他跟病人讲的都是地方话,我都是听不懂的,当然,他的病人全国各地都有,但本地的还是比较多。我在那儿静静的拍照、记录,每一次都是很有收获的。

  39健康网:比如?

  叶依女士:比如他对病人的态度,有些病人身上气味刺鼻、又很穷、或是说话又听不清,钟院士对待这样的病人,就是很平静,用两只手往病人肩上这么轻轻一摸,病人一下子就缓下来了,不绷着了。钟院士就开始帮病人看指甲,摸腮啊,查喉啊,听脉搏,病人完全就放松下来了,很神奇。因为他是大专家,很多病人都是很紧张的。他为病人缓解的办法很多,常见的办法就是很安静的听病人一句句的讲,特别的耐心,就像是一个知心的故交在听朋友讲离别后的事情。

  有时病人会喋喋不休的讲上10分钟,钟院士始终耐心的听,听完过后,钟院士会打开病人的心结,如果有心理问题,就会跟他说你的精神是如何的紧张,如何的不放松,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的病可能就好了一半。经过叩诊、看片,他就会得出一些结论。比如,有些病人在其他医院检查出来是癌症,钟院士检查下来,就说,“我看你这个不像是癌症,好像就是一个感染。”有一次,有一个男孩,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他说,“您就是救了我一家啊”。因为这个男孩父亲因为癌症已经去世了,母亲也查出癌症正在住院,如果这个男孩也是癌症,这一家就完了,没顶之灾啊。这种情况(误诊)钟院士都会打给医院的主治医生或是院长,或是打电话给医院要求给病人转院。有的病人,钟院士也会告诉他,你这种情况可以不用跑这么远的路,你可以就近治疗,有什么情况,可以跟我的助手打电话,助手会转告我。

  所有的这些,完全是一种慈父慈母的心肠。作为一个病人,比如排了2、3年的号,这种温暖,是值得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有一次我问他,这些诊断的办法如果换了别的医生会觉得太耽误时间,现在都高科技了,一检查,什么都明白了。钟院士非常认真的讲,其实不是的,我这些办法是对诊断很有帮助的。比如,他会去捏病人的肌肉松紧肌等,他就说:摸肌肉就可以估计这个病人患病的时间,摸指甲可以了解病人肺部的情况等。

  很多病人来看病,年龄都比他小,很少有75岁的病人。当然能挂上他的号,找他看病的,一般都是病情很重的了。他几十年养成了习惯,无论病人年龄大小,当病人坐在触诊床上,脱鞋的时候,他帮病人把鞋放好,用胳膊垫着病人的脖子,扶着他慢慢的躺下,触诊完成后,再慢慢扶着病人坐起来。遇到病重的病人,他还替病人把鞋捡起来,再帮病人系鞋带。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很自然的。这一切的行为,你都可以感觉到,他对生命怀着深深的敬畏。说他是“大医”,真的是。

  谈钟南山院士是一个透明、完美的人

  39健康网:上次您谈到钟院士是一个“透明的人”吗?

  叶依女士:是的,透明的人,清澈见底,就像玉石沉到水底。

  39健康网:您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年前您觉得他是这样一个人,几年后还是这种感觉吗?

  叶依女士:几年前他是这样,几年后还是这样,说一句煽情的话,我这一生很荣幸,遇到了他。很多我认为不能实现的东西,现在就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吧,想开,看开。像佛教说的,想开,放下。

  39健康网:您上次也有谈到钟院士的高度很高,那您是怎么样跟他“平聊”的呢?

  叶依女士:其实聊的时候跟我们平时聊一样的,只是他说出来的话是有一种高度的,让人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样。

  39健康网:很多人对钟院士的感觉是有点“高不可攀”的,是这样的感觉吗?

  叶依女士:“高不可攀”,我觉得,有这样的看法、想法,是非常很正常的。

  39健康网:钟院士在工作、生活上好像都很完美,您觉得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吗?

  叶依女士:很多人都说他,在各方面都很全面,非典期间的他的一位女上司是这样说他的,在如今的医学界,像钟院士这样,既有人品,又有医德,又有医学技术水平的人,实在是德、智、体、美、胆俱全,胆是指胆识,坚持正义的声音,像这样的人,真是很少很少。她说,你看很多人在医学上,技术很超前,一流,但在医德上,可能就未必了,大专家,总要摆摆谱。有的专家医德非常好,在技术上,未必又过人。

  谈钟南山院士的压力及大胆

  39健康网:钟院士有没有谈到过他的压力?

  叶依女士: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上班族,都是头上顶着的。我跟钟院士聊过这个话题,因为我看他每天面对沉重的压力,还挺快乐的。

  我就问他:现在有一个辉煌的事情,你可以十年做完,可以一年做完。一年做完可能就牺牲了,生命就结束了。如果十年做完,十年中可以举一反三,得到很多的收获,可能还延年益寿。那我们来做个选择,我们是选择一年还是十年做完?结论一下就出来了,钟院士说,那就放下压力就是了。我们为什么非要选择一年完成,结束生命不可呢,如果生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有什么意义呢?有再大的能力,再出众的才华,随着生命的结束,一切都没有的。如果生命继续存在,属于我们个人的能量,会继续发挥我们的价值。所以说,战胜什么样的难题,来延长生命,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39健康网:有很多人都说钟院士很“大胆”,您跟他接触,有没有发现过他特别“大胆”?

  叶依女士:我觉得他的这种“大胆”,是一种坦荡的胸怀,实际上,他非常崇尚真实,他也不是凭着心头的热血,把事情说出来,他会把说真话,作为一个做人的标准,是一个人品行的体现。如果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错的,还偏偏要说是对的,为什么?明哲保身。保什么?保持下来后,泯灭的是你自己的人格。

  39健康网:钟院士其实也遇到这方面的压力吧,他有没有谈到过怎么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叶依女士:这是一种残酷的抉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典时,一边是真实,一边是伪善,一边是真,一边是假,你选择哪一方面,残酷的抉择就交给你了,有人会选择这个,有人会选择那个,他当时就是做了这样一个选择。

  39健康网:他那时应该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谈《想法决定活动法》的内容重点

  39健康网:我们还是谈到这本书吧,有网友说,钟院士是一位呼吸方面的专家,以他为主来谈他的养生理念,是否合适呢?

  叶依女士:网友提出来的问题, 也是我想过的问题。他是呼吸方面的专家,所以呼吸方面的内容就谈得比较多。佛教有一句话“生命气也”,把生命的问题就讲得很清楚了。从这个角度讲,呼吸是第一重要的。患病最普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100个人里有多少人是咽炎的?把呼吸系统疾病作为重头戏,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39健康网:我看您在书里也是侧重去讲了这方面问题的。

  叶依女士:是的,比如感冒、咳嗽,尤其是咳嗽的问题,咳六周、八周了,大夫一看,是不是肺炎啊,支气管扩张啊,抗生素全都用上了,六成的病人都被误诊,有谁知道呢?在以前,我是不知道。我曾经咳过很长时间,什么样的药都用过了,都不好,那抗生素来了,但,用了,还是没有效果。

  39健康网:那您觉得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给民众去接受的。

  叶依女士:非常具体的一些东西,比如呼吸,钟院士说的,呼吸你做对了吗?呼吸谁不会啊?钟院士告诉你如何正确的呼吸。像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主持问我,得到了什么样的体会、知识?比如早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钟院士说了,早上是高能量,高维生素最易吸收的时候,早上牛奶、鸡蛋、坚果等,要多吃。钟院士每天早上吃一个橙子,或是榨汁,一天的维生素就解决了。像上班族,如果能量足了,工作效率就会很好了。

  39健康网:像书中谈到的很多观点,可能是民众日常中觉得这样是对的,但书中谈到是错的,您觉得民众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点吗?

  叶依女士:我觉得是容易接受的。因为这本书可信度是高的。钟院士不仅在呼吸疾病方面很专业,他本身的健康状态,他的健康生活,本身就是一书,他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的践行者,可以让网友去借鉴。

  39健康网:我看这本书在封面,里面的设计等也没有特别去突出,您会不会担心会淹没在养生书里?

  叶依女士:淹没是有可能的,取舍都在读者,市场是残酷的。我觉得淹没与不淹没都是好事,只要市场是好的,大家都是非常需要这样的图书,读者选择了这本书,我高兴,出版社也高兴。但,如果读者拿着两本书的时候,他选择了另一本书,我也为他感到高兴,毕竟他选到了更适合他的书。

  39健康网:这本书出来后,您周围的朋友也都看了吧?他们觉得怎么样?

  叶依女士:昨天有朋友跟我说,拿到这本书后,就马上按照书上的开始学。

  39健康网:我看到这本书上还是有很多详实的数据,而且很多具体的事情,也容易去操作。

  叶依女士:是的。比如一些老年人居家要注意的事情,我们很难去注意。像现在老年人经常外出旅游,发生过很真实的事件,有一个电话,迷糊的去接电话,一把抓空,牙磕到床上,人摔到地上了。年轻人没事,但老人的问题就大了。还有一些带棱带角的实木家具,年轻人磕一下,碰一下没事,没事,像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他们就受不了。暖瓶里的水,烫到老人,洒到地上,老人摔一下,这些对老年人来说,都是危险因素。

  39健康网:我看这本书里,您对这些细节都讲得很清楚,很实用。您出完这本书,决定还要再继续出吗?

  叶依女士:有可能。

  39健康网:能不能透露是哪方面的书呢?

  叶依女士:我的散文集马上准备出了。我1980年开始写诗的,今年准备出一本散文诗集。

  39健康网:会不会继续出跟钟院士相关的书呢?

  叶依女士:有可能。我现在不想这么快的写了,钟院士这么忙,还要去校对,查资料,我写得不全面,他要帮我补充,无形中给他增加了太大的工作量,实在不忍心。如果某件事启发我的思路,不写不行,那可能就会再写了。

  39健康网:行,那我们还是期待您的散文诗集早日出来,也期待您再出与钟院士相关的书藉,最后我们也祝叶依老师的这本书越卖越好。

  叶依女士:谢谢。

  39健康网:谢谢。

   专访叶依女士:《想法决定活法》的出版(一)>>>

   【专题】39独家专访:叶依女士谈《想法决定活法》及眼中的钟南山院士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