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中暑 你该怎么救?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
秒懂健康
分享健康分享爱

  炎夏已至,日渐走高的温度让人感觉酷热难耐。尤其是下雨之前的桑拿天,让中暑病患开始增多。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研究表明,人在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或湿度达到75%以上的环境中都有可能中暑。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要引起警惕。如果你身边有人不幸中暑,请赶紧用以下方法施救,及时救治病人就很容易恢复。

  服用药物

  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都能预防中暑,不适感出现时,应及时服用药物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帮助呼吸

  如果有人已经出现中暑症状甚至失去知觉时,应迅速将患者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躺,解开衣扣、领带,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患者呼吸。

  外部降温

  用冷水或冰水、稀释(50%)酒精、白酒等进行全身擦浴,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还可用用扇子或电扇扇风,帮助患者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使用降温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温度降至38度以下后,要停止一切强制的外部降温措施。

  及时补水

  趁中暑患者还有意识,可喂一些清凉的饮料帮其补水。补充水分时可在饮料中加入少许盐或小苏打水。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应慢慢来,不能急于补水,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掐穴促醒

  如果患者一直处于无知觉、无意识状态,可用大拇指掐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促使其苏醒过来。如果呼吸已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转送病人

  中暑严重的病人应立即送医治疗。搬运时应用担架运送,途中切记:尽可能冰敷患者额头、枕后等部位,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下一页:七款清热解暑偏方

   附:七款清热解暑偏方

  1、绿豆丝瓜花解暑

  【方 剂】 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作法】 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 效】 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2、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方 剂】 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作法】 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捣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食之。

  【功 效】 清热解毒。治小儿暑热生疮疔。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用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用。

  3、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 剂】 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 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在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 效】 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4、冬瓜汁解暑热烦渴

  【方 剂】 鲜冬瓜一个。

  【制作法】 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

  【功 效】 消暑,清热,除烦。制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之作用。

  5、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 剂】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 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费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 效】 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6、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方 剂】 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 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气),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 效】 预防中暑。

  7、姜韭蒜汁治中暑昏厥

  【方 剂】 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

  【制作法】 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 效】 解表,温中。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中暑病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而引起的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经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后可治愈简介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具体症状表现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诊断依据:根据患者发病前所处环境/行为(如高温潮湿环境下作业或运动等)和临床表现(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并结合核心体温测量(多测量直肠体温)即可诊断。中暑有哪些类型?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引起,中暑症状较轻。轻症中暑:先兆中暑持续加重所致。重症中暑:轻症中暑进一步加重,多出现器官受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三种类型可依次发生,也可能交叉重叠存在[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中暑好发于炎热夏季,在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在逐渐上升。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一旦发现中暑情况,应将患者从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至阴凉干燥且通风的环境,并就医给予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可以及时治愈中暑。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怀伟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