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NO药为蛇伤者延长生存时间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被毒蛇咬伤的伤口上涂抹一种一氧化氮(NO)供体类化合物,可减缓毒素进入血液系统,使蛇伤伤员生存时间延长50%。相关论文6月26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
许多毒蛇的毒液中含有大分子,它们会先进入淋巴系统而后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此前已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具有调整血压和大脑活动的功能,能降低急性中风患者血压并减缓淋巴系统内淋巴液的流动速度。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德克·范哈德和他的同事将两者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或许可以制造出一种治疗蛇伤的新药。他们的假设是,一氧化氮在身体局部进行释放后会减缓淋巴循环,相应地也会延缓进入淋巴系统的毒素的发作时间。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研究人员用无害的类蛇毒类药物在15名志愿者身上进行了实验,并测量了这些药物达到腹股沟淋巴结的时间。结果发现,在使用一氧化氮药物的情况下,实验药物在人体中的传播时间从13分钟增加到了54分钟,慢了4倍之多。
而后在使用真正的蛇毒对小鼠所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对用药与未用药小鼠的存活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使用一氧化氮药物的小鼠的存活时间要比未使用的长50%。
研究人员称,实验证实这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蛇伤急救方法,对躯干或头部咬伤的治疗同样有效。目前,在对毒蛇咬伤的治疗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固定,并限制血液流动,在此期间尽快送医以获得抗毒血清治疗。但是在寻找相应解毒药物上往往会耗费过多的时间,新型一氧化氮药物将能为伤者赢得额外的抢救时间。
据了解,目前每年全球有大约10万人因被毒蛇咬伤而死亡,另外还有40万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迫截肢。
#皮下血肿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人或动物牙齿咬合所致的损伤轻者过会自动消失,重者可出血,损伤及时处理伤口、止血、预防感染,可治愈简介咬伤是一种由于人或动物的牙齿咬合导致的损伤。由于人与动物牙弓形态、牙的状态的同,所以牙的咬痕具有个体特异性。轻微的咬痕只会在皮肤上留下轻微的痕迹,可逐渐自行消失;严重的咬伤可导致皮下出血伴有伤口;更重的咬伤使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挫裂伤甚至组织器官缺损,创缘整齐。咬伤后要用肥皂水冲洗,并及时就医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如为大型动物咬伤,伤口较深或伤及重要的脏器、大血管等,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而危及生命。还需要警惕部分动物咬伤可导致中毒,需要紧急进行抢救,抢救及时者可能获得完全恢复。症状表现:咬伤患者主要症状为被咬部位出现严重程度一的伤口、出血、疼痛等。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存在人或动物的撕咬史,被咬部位出现严重程度一的伤口、出血等,即可确诊。咬伤有哪些类型?根据伤口来源同可分为以下两种:1.人咬伤:被人用牙齿咬伤。2.动物咬伤:被动物用牙齿咬伤造成的,常见动物有蛇、狗、猫等。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具体流行病学资料[1]。是否可以治愈?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通过及时止血、处理伤口等,使用疫苗预防传染等,可以治愈。部分患者被大型动物咬伤,如伤及重要血管,有大出血风险,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