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汇总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
秒懂健康
分享健康分享爱

  四川70多岁的李先生前年因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前列腺癌,体征:肾区叩击痛。前列腺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强弱不均,包膜不清,边缘呈浸润状,膀胱底部壁明显增厚,约0.8 cm,不光滑,其右侧壁、右输尿管入口处见3.2cm × 3.0cm不规则弱回声,表面呈菜花状。病理结果:前列腺腺癌。

  今年年初李先生开始感到腰背部及四肢多处疼痛。疼痛起初较轻微,后来渐渐加重,以致疼得不敢走路,站都站不稳,经过各种检查后确诊他是前列腺癌多发性骨转移。也就是说前列腺癌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骼系统,引起了骨骼的强烈疼痛并导致了运动障碍

  这个时候如何进行治疗?这让李先生一家一筹莫展。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汇总

  前列腺癌骨转移概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初次发现肿瘤的患者就有骨转移,这类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较好;另外一种是肿瘤治疗过一段时间,已经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发展到激素非依赖或者激素难治期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对于后者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骨痛、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目前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及骨痛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控制疼痛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多种,以放疗、中医药治疗和镇痛治疗为主,化疗效果不理想,包括:

  (1)针对症状的镇痛药物治疗;

  (2)针对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3)针对骨转移的特异性治疗,如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二磷酸盐治疗;

  (4)试验性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5)上述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下对放射治疗、骨科干预以及镇痛药物治疗等作简要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之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治疗指征包括骨痛、发生病理性骨折高风险转移灶、脊髓压迫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放射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的骨痛症状得以缓解,对多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显示,各种放疗方案的总体治疗反应率为65%-100%,但疼痛完全消失的患者约为50%。延长放射治疗疗程可以提高骨痛缓解率,但对于预期生存期不长,一般状况较差的骨转移癌患者很难实现。通常的选用方案为外照射放疗和半身放疗等,必要时还可以请进行骨科干预。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之中药治疗

  关于前列腺癌的病因,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性激素有关。与循环中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比例失调有关,特别是雄激素的变化。同时也有研究认为,高脂肪摄入、环境污染、淋球菌感染后的发病率也可增高。最近有英国学者发现过量饮用咖啡和酒类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亦有关。

  人参单体皂苷Rh2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其生物作用专一,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前列腺癌药物,其潜在的抑癌作用已经引起亚洲许多国家科研部门的重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可使PC-3M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1期,肿瘤细胞增殖减慢。发现人参皂苷Rh2对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增强顺铂(DDP)的致凋亡作用。MTT结果显示: 人参皂苷Rh2抑制PC-3M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 人参皂苷Rh2作用于PC-3M细胞, S、G2+M期细胞数减少, G1期细胞数增多,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现象。因此,可以认为人参皂苷Rh2的抗肿瘤作用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其良好的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在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肯定。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之镇痛药物治疗

  骨转移引起骨痛的原因有多种机制,包括机械性变形或化学介质释放所造成的骨内膜或骨膜伤害性刺激感受器的激活,以及肿瘤扩展至邻近的软组织或周围的神经。骨痛是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人们注意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发生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才逐渐出现疼痛。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制定了疼痛治疗指南,也适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治疗必须符合这一指南,规律服药(以预防疼痛),按阶梯服药:从非甾体镇痛药至弱阿片类,再至强阿片类药物的逐级上升,还要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手术等)。只要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相当多的骨转移性癌痛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对骨转移性癌痛,要进行认真评估,分析确定疼痛的性质、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药物。对于单纯的骨转移性癌痛,可给予大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抑制骨组织内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常能获得疗效。 中药现代化产物人参皂苷Rh2具有抗炎止痛的效果,不足是见效周期较长,但因其高效无毒,适合长期服用。

  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骨痛症状很常见,不予治疗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通过以上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的介绍能够给患者及家属一些帮助。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单一或者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转移#锁骨痛#前列腺占位
阅读数 2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男性群体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失禁等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可有较好治疗效果简介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群体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且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种族、遗传、环境、食物、肥胖和性激素等有关。早期前列腺癌多明显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及转移,可出现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尿潴留、尿失禁甚至骨痛、骨折、排便困难等症状。早期前列腺癌可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等治疗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晚期前列腺癌多选择姑息性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症状表现:前列腺癌早期多明显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等。诊断依据:前列腺癌通过直肠指检,触及肥大的前列腺呈坚硬结节状,表面粗糙,凹凸平时应高度怀疑。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针对前列腺癌也有诊断意义。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明显增高,前列腺针吸或钳取活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有哪些类型?1.根据癌细胞起源可分为:前列腺腺泡腺癌前列腺鳞癌前列腺导管腺癌前列腺黏液腺癌前列腺小细胞癌2.根据TNM分期可分为:(1)原发肿瘤(T)①临床分期Tx:原发肿瘤能评估。T0:有原发肿瘤。T1:临床隐匿性肿瘤(临床未触及或影像学未发现)。T1a:≤5%的前列腺切除组织内偶然发现肿瘤。T1b:>5%的前列腺切除组织内偶然发现肿瘤。T1e:通过针吸或针穿活检发现前列腺肿瘤[如因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进行穿刺活检]。T2: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T2a:累及≤1/2叶。T2b:累及>1/2叶,但未达双侧叶。T2c:累及双叶。T3:肿瘤侵出前列腺包膜。T3a:包膜外浸润(双侧或单侧)。T3b:侵犯精囊(双侧或单侧)。T4: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以外的邻近组织,如膀胱颈、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②病理学分期pT2a:单侧,累及≤1/2叶。pT2b:单侧,累及>1/2叶,但未达双侧叶。pT2e:双侧累及。pT3:浸出前列腺。pT3a:侵犯精囊。pT4:侵犯膀胱、直肠。(2)局部淋巴结(N)①临床分期Nx:局部淋巴结能评估。N0:局部淋巴结转移。N1: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②病理学分期pNx:局部淋巴结能取样。pN0:阳性淋巴结。pN1: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3)远处转移(M)Mx:远处转移能评估(任何方式都法评估)。M0: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M1a:非局部淋巴结转移。M1b:骨转移。M1e:其他脏器转移(包括或包括骨转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中国、日本最低,美国黑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男性罕见。39岁以下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0.005%,40~59岁年龄段增至2.2%(1/45),60~79岁年龄段增至13.7(1/7)。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但存在城乡地区差异,大城市发病率已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是否可以治愈?早期前列腺癌可以治愈。早期(指肿瘤仅位于前列腺内部)前列腺癌可以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等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治愈。局部进展期(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但未发生转移)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可进行姑息性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否遗传?是。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党强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