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新发展 病人整体病死率下降64%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经过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7年,我国艾滋病患者(包括治疗和未治疗人群)的整体病死率下降了64%。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
研究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风险因素。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发现治疗过晚——免疫细胞CD4<50/微升,则是死亡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此外,老年、男性、单身、低教育水平等因素也与艾滋病病人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该研究由我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关怀室完成,分析了2002年至2009年我国抗病毒治疗工作情况。数据显示,在截至2009年全国累计报告的323252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145484人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免疫细胞CD4平均为194/微升。在几乎没有抗病毒治疗的2002年,总体病死率为39.3/百人年,而2009年降至14.2/百人年(包括治疗和未治疗人群);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为5.7/百人年,治疗覆盖率几乎从0增至63.4%。到2009年,静脉吸毒、性传播和卖血浆3种途径感染人群病死率分别为15.9/百人年、17.5/百人年和6.7/百人年,治疗覆盖率分别是42.7%、61.7%和80.2%。
研究还发现,在静脉吸毒感染人群中,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者与未接受者相比,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显著居高,病死率显著降低。这表明,针对不同感染途径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可能与我国感染者发现、诊断和治疗过晚有关。为此,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提高艾滋病防治能力,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