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蚊子 预防传染病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叮咬人的是母蚊子,吸人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营养繁殖后代。蚊子对人的危害不仅是被咬后皮肤红肿痛痒和影响睡眠,最危险的是会传播疾病。蚊子叮咬带有病原体的人或牲畜后,成为病原体的长期储存宿主,再叮咬人时就可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

  经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丝虫病黄热病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剿灭蚊子 预防传染病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 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丝虫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黄热病(Yellow Fever),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的叮咬。

  预防措施

  消灭蚊子

  消灭蚊虫的措施主要有改善环境卫生,填平坑洼地,疏通沟渠,消除积水,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水缸、积水池加盖防蚊,勤换水;对潮湿地方的积液要定时喷洒药水,平时要对成蚊喷洒灭蚊剂,涂防蚊驱蚊虫剂及运用蚊帐以防蚊虫叮咬等。

  与此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自身防护,采取避、驱、灭等措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并且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或遵照医嘱服用预防药物,如到流行区旅游,为防疟疾可选用乙胺嘧啶;乙型脑炎首选疫苗接种,但应在乙脑流行前一个月就完成;登革热目前还无有效的疫苗可推广。

  生活注意要点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2.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及时清除拉圾,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7.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校医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总之,高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同时假期学生的流动与活动,以及国外留学生返校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开学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因此传染病防治工作,对高校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发现自己有不适症状如发热、皮疹、嗜睡等,都应加以重视并立即就诊。

    

#其他传染病#登革热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皮疹、发热、骨胳酸痛、甚至出血和休克等症状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重症类型死亡率高对症治疗可痊愈,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简介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发热、畏寒、腹痛、呕吐、胸闷、心悸、头晕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等症状。轻者通过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即可痊愈,重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也可痊愈[1,2]。症状表现[2]: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发热、畏寒、腹痛、呕吐、胸闷、心悸、头晕、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尿,黄疸等症状。诊断依据[2]:登革热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登革热的诊断:对于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若出现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可断定为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的诊断:重症登革热的诊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②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到等;③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IU/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疾病类型[2]: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是,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怎么预防[2,3]?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登革热的重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即防蚊灭蚊;(2)此外,还应做好个人防护,譬如穿长袖衣裤或使用防蚊驱蚊剂等;(3)同时及早发现病情并对患者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尤其重要。(4)我国目前尚登革热疫苗可用。是否常见[1-3]?登革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虫媒病毒病,每年约有3.9亿人次感染登革病毒,其中70%的病例来自亚太地区。2019年再次出现全球登革热大规模暴发。登革热在过去的50年间发病率增加了30倍。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口面临登革热感染风险,每年WHO各成员国报告的病例数高达320万。中国报告病例数仅次于2014年的登革热大暴发,有研究预估中国会有超过10亿居民受到登革热的影响。是否可以治愈[1,2]?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轻者通过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即可退热及症状缓解并逐渐痊愈;重者给予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也可痊愈。是否遗传[1-3]?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