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治疗难治性口腔溃疡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郭泽鸿

患者 男32岁口腔溃疡5年反复发作 发作时红 肿 痛烂约1CM抗生素用药无数 都是 当时有效 过短时间就又没什么效果了局部敷过过各种药粉 贴剂 洗过牙反正什么都试过了 都是当时有一点点效果 而后没一点作用来我处给平衡针治疗 取穴肩痛穴牙痛穴 明目穴 升提穴 胃痛穴 痔疮

每日一次 一个星期一疗程三天溃疡基本收口  治疗一个月至今没复发(6个月)以前是大概一个星期发一次痛苦不堪

我是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平衡针灸专科专病高级技术培训班培训出来的,花了不少的财力与精力。为了让大家研究平衡针灸少走弯路,也为了多造福患者,我现在把我珍贵的课堂笔记公布于此,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理解。更希望斑竹看在我全心全意为发扬中医事业而做出的努力,给我一个能更好与中医高手学习的机会,手下留情,给我加点分吧,我在这里不胜感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 定义 

  平衡推拿疗法是以平衡针灸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神经调控学说为指导途径,以提高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为治疗目的,使用神经弹拨,神经点穴,推法,拿法为治疗手段,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二. 神经系统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⑴ 脊神经前根(粗) 

  颈1至胸1(C1-T1 )臂丛神经 

  胸2-胸12(T2-T12),胸腔 

  腰椎(L1-L5) 腹腔,骶椎(S)盆腔 

  ⑵ 脊神经后根(细) 

  肩,背,腰,骶 皮,皮下肌肉 

  31对脊神经(华佗夹脊穴) 

  刺激脊神经后根:可传导至前根作用于 相应器官达到治疗目的 

  刺激背部膀胱经:通过背腧穴至五脏六腑在背部的体表投影(相应器官)达到治疗目的 

  2. 周围神经系统 

  上肢神经 

  ⑴ 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坐位,上肢外展90度,按摩从锁骨中点下缘开始,直接与肘横纹中点,与两条韧带的交 点(注意有的人的韧带不在中间;还有的人有两条腕横纹,此时交点在两条肌腱中间与两条腕横纹的中点;腕横纹如距离腕关节太近,会伤及腕关节,故稍远离腕关节。) 

  ⑵ 尺神经的体表投影: 

  ”里尺外桡”。起自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至尺神经沟达手腕豌豆骨外侧。 

  ⑶ 桡神经的体表投影: 

  分布于上肢外侧,起于腋后线皮肤纹头,由后向前旋至上肢外侧到曲池穴,向下上肢外侧,桡骨茎突内侧。 

  下肢神经 

  ⑴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是人体最长,最粗的周围神经,来自骶丛,骶丛在盆腔中逐渐形成,行走于梨状肌深层,穿过梨状肌出盆腔。起于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基本行于大腿后正中,至委中穴上1寸。 

  ⑵胫神经的体表投影 

  沿小腿后正中垂直下行,到达内踝,穿内踝到足底。 

  ⑶腓总神经的体表投影 

  分为腓深和腓浅神经,沿小腿外侧下行至外踝达足面。 

  第二部分 平衡推拿的操作手法及常见病治疗 

  一、 神经弹拨?最重要的手法 

  1 手法: 利用拇指或四指垂直神经,沿着神经来回拨动 

  2 分类 

  ⑴ 拇指弹拨 四指固定,用拇指指腹或指间关节,来回拨动。多用于头面部,上肢,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等。 

  ⑵ 四肢弹拨 尺神经 

  ⑶ 肘尖弹拨 肩背部,臀部。先一侧,后另一侧,逐个锥体来回拨动,注意勿动骨头。 

  注:肱二头肌腹较敏感,弹拨力度要小。 

  肘拨用身体的力,而不能仅用臂力,要稳,准,狠。 

  3 禁忌症 

  1)血液病,几乎所有的血液病,皮下易青紫,建议查血。 

  2)结核病癌症的活动期,(尤为骨结核)有时发生在脊柱;癌症治疗过程中不上手法。 

  3)急腹症:来势凶猛,消化道穿孔,板状腹,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等。 

  4)骨折或怀疑骨折 

  5)外伤24小时之内不可做推拿和热敷,可用冰袋 

  6)传染病,皮损者(平衡火罐治疗一些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 

  4 适应症 

  1)神经性头痛 

  a) 偏头痛–拇指弹拨?正中神经,足底混合神经,颞侧病治疗健侧?腓总神经的混合神经(足面),足掌之间由上至下,来回弹拨。 

  b) 混合型头痛–双侧 

  c) 额部痛–双侧 

  d) 枕部 取位原则:急性或慢性病急发–治疗健侧 

  慢性病及急性病的恢复期–治疗患侧 

  例如:面瘫,发病7-10天仍属急性水肿期,11天以上,恢复期 

  2)高血压症(全身性)选双侧 

  胫神经,腓总神经,足底混合神经 

  3)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症 

  拇指弹拨枕骨,正中神经,双侧 

  4)偏瘫后遗症:治疗健侧 

  一般在发病21天左右,经西医急性期治疗后开始,以健侧为主:坐骨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患侧为辅;三月后双侧治疗,以患侧治疗为主。 

  5)急慢性腰扭伤:双侧胫神经,桡神经,腰椎的脊神经后根(肘尖弹拨) 

  6)颈椎病: 

  急性:落枕–健侧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其他各型颈椎病–弹拨患侧 

  7)恶心,呕吐,呃逆: 

  双侧正中神经,力度稍大。 

  顽固性呃逆:多见于术后恢复期,根据病因,有时较麻烦。 

  8)肩周炎: 

  健侧胫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最重要),86%的患者平衡针灸可治愈,余靠平衡推拿解决。 

  二、神经点穴 

  手法 

  采用拇指或肘尖作用于某一神经点或平衡穴位,由轻到重,向下逐渐加压并保持一定时间(3秒),再逐渐减压至结束。 

  2. 临床作用 

  1)神经点穴具有醒脑开窍,调节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等功能 

  2)解除疲劳 

  3)消炎镇痛 

  4)增强机体免疫力 

  3.分类(两类) 

  1)拇指点穴:头面部,上肢及脊神经后根 

  2)肘尖点穴:肩,脊神经后根,双侧背腧穴;腰,骶,下肢。 

  肘尖与治疗床垂直,点压脊神经后根,斜向脊神经根方向,勿带皮走。 

  神经点穴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通透多,刺激量大,有时可替代平衡针刺 

  4. 禁忌症 

  同平衡按摩 

  三、推法 

  1. 手法 

  采用拇指,掌根或肘尖沿神经走向,直线单方向推动,称~。 

  2. 分类 

  1)拇指推法: 

  手法:采用拇指外侧(指腹或指间关节)以刺激深部神经为重点。 

  部位:常用于头面部,肩,颈,上肢,足部及四肢末梢关节。 

  注意:超过10厘米长的距离,须涂润滑油,以免损伤皮肤,力度以做完后皮肤稍发红为宜。神经的刺激是有量的,皮神经刺激过量,会影响主要神经的刺激。 

  2)掌根推法:(注意保护腕关节) 

  手法:用大小鱼际柔和温热推脊柱,(勿用力,以免损伤脊突) 

  部位:背部双侧膀胱经,坐骨神经等,均匀用力。 

  注意:衣服要平展(薄)厚衣服影响手感,可透过厚棉被,毛巾被等逐渐练习。 

  3)肘尖 

  部位:脊神经根 向下推动两个脊神经根,力度稍大 

  下肢的三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注意:推动是平稳向前滚动两个椎体,勿打滑,以防肋骨骨折。 

  3 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2)作为平衡推拿的开始手法;放松,预热过程 

  四 拿法 

  1.手法 

  用拇指和四指指腹或指间关节沿神经走行相对用力,拿起,放下,再拿起,循环往复,绵绵不断。 

  据患者体位,颈部,肩部,四肢等常用。如三角肌:前缘正中神经,后缘尺神经,内侧桡神经。 

  2. 临床应用 

  1)作为结束手法 

  2)常用治疗: 

  上肢:放松,深部组织的感觉 

  颈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同侧) 

  每一手法控制在7~10分钟之间,开始及结束手法各5分钟,总过程一般15~25分钟。 

平衡针灸配方 

感冒。感冒穴,咽痛穴,肺病穴,鼻咽穴

咳嗽,肺病穴,咽痛穴,过敏穴肩痛穴

哮喘,感冒穴,肺病穴,过敏穴,腹痛穴,升提穴,疲劳穴咽痛穴

支气管扩张;肺病穴,咽痛穴,胸痛穴

肺气肿:肺病,咽痛穴,肾病穴, 胸 痛穴,腹痛穴

高血压:降压穴,胸痛穴,腹痛穴,醒脑穴,头痛穴。

>低血压:胃,胸,腹,神衰穴,升提穴》

高血脂:降糖穴,胸痛穴,腹痛

冠心病:胸痛穴,降糖穴,腹痛穴,醒脑穴,

中风偏袒;偏袒穴,肩痛穴,膝痛穴,臀痛穴,踝痛穴,腕痛穴,头痛穴,

呃逆:胃痛穴,胸痛穴,腹痛穴

急性肠胃炎;胃痛穴,腹痛穴,升提穴

慢性肝炎:胃痛穴,胸痛穴,腹痛穴,肩痛穴

脂肪肝:胸痛穴,腹痛穴,降糖穴》

便秘:痔疮穴,腹痛穴,痛经

痔疮:痔疮穴,精裂穴,升提穴

肾炎;肾病穴,过敏穴,肩痛穴,胸痛穴

前列腺炎:肾病穴,过敏穴,升提穴。腹痛

性功能减退:升提穴,肾病穴,胸痛穴,腹痛穴,过敏穴

头痛:头痛穴,肩痛穴,

偏头痛,头痛穴,胸痛穴,肩痛穴,肾病

以上没有肩痛

失眠:胸,踝,头,神,肾病

眩晕:胸痛穴,头痛穴,肾病穴,耳聋穴。

巴金森是病:胸痛穴,咽痛穴,膝痛穴,肩痛穴,头痛穴,升提穴,醒脑穴 

面瘫:面瘫穴,偏袒穴,牙痛穴,明目穴,咽痛穴,

面肌痉挛:面瘫,偏袒,鼻咽,明目,头痛

三叉神经痛;偏袒,咽痛,头痛,肩痛,

糖尿病:降糖穴,胃痛穴,腹痛穴,肾病穴,过敏穴,神衰穴

痛风:踝痛穴,膝痛穴,肩痛穴,肾病穴,升提穴

更年期综合症;胸痛穴,腹痛穴,肾病穴,醒脑穴,

肥胖症;胃。胸,肾,降糖穴,腹痛穴,过敏穴,肩痛穴,神衰

水肿:肾病穴,肺病穴,腹痛穴,过敏穴,膝痛穴,风湿性关节炎;膝痛穴,踝痛穴,肩痛穴,止麻穴,腕痛穴,醒脑穴,

过敏症:过敏穴,膝痛穴,肾病穴,腹痛穴。

颈椎病:颈痛穴,肩痛穴

落枕:颈肩膝痛穴

肩周炎:颈痛穴,肩痛穴,肩背穴

急性腰扭伤:腰痛穴,臀痛穴,肩痛穴,胸痛穴,痛经穴。

腰突症: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肩痛穴踝痛穴

网球肘:肘痛穴,臀痛穴。

足根痛:踝痛穴,肾病穴,膝痛穴,肩痛穴

月经不调:肾病穴,过敏穴。痛经穴,胃痛穴,

痛经:痛经穴,胃痛穴,过敏穴,胸痛穴

子宫肌瘤:痛经穴,升提穴,肾病穴,过敏穴,腹痛穴

乳腺增生;乳腺穴,胸痛穴,肾病穴,腹痛穴

耳鸣耳聋|耳聋穴,明目穴,肾病穴,痔疮穴,升提穴。

过敏性鼻咽:鼻咽穴,肺病穴,过敏穴,感冒穴

牙周炎:咽痛穴,牙痛穴

湿疹;腹痛穴,痔疮穴,过敏穴,肾病穴,膝痛穴

带状疱疹:膝痛穴,胸痛穴,肩痛穴,腹痛穴,咽痛穴

#中医治疗#腹痛#非缺血性胸痛#肩背痛
阅读数 2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