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顾昕

(1)毒物接触史或误服史: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现场调查,多数毒物中毒可获诊断。包括日常生活、饮食和工农业生产环境、设施的情况,应详细记录毒物的种类、接触时间以及所在环境毒物的浓度。有无肝病史和服药史。

(2)临床表现:与毒物的种类、剂量、接触时间、吸收途径以及机体的营养、功能状态和遗传凼素有关。往往可以同时或先后损伤其它脏器如肾炎、溶血、胃肠道、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脏和皮肤粘膜等,有时更严重且出现更早,单独引起肝损害青少见。肝损害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肿瘤肝卟啉病等,轻的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肝肿大,肝功能正常或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暴发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坏死。一般认为,家庭内事故性接触肝毒物最可能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肝损害,而职业性工作性接触多出现慢性肝损害。

(3)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排泄物和生物组织如血、尿、粪、头发、指甲等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有诊断参考价值。其含量高于正常仅表示该毒物的过量吸收,并不一定有中毒,它与中毒程度也不平行。

(4)其它:肝功能测定、超声波检查、胆道造影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此外,还可测定毒物对其它脏器的损害,如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尿液和肾功能检查等。

(5)随访观察:病人脱离接触毒物后一般恢复较快,如再次接触毒物症状又可再现。脱离接触后的药物治疗效果,比病毒性肝炎为好。

(6)排出其它肝病,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

#诊断#肝病
阅读数 1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各种有害因素导致肝脏受损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食欲振、乏力、水肿、黄疸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简介肝病是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肝脏受损的疾病总称,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振、乏力、水肿、黄疸、蜘蛛痣等,同疾病所致病因素同,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是否可以治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症状表现肝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振、乏力、水肿、黄疸、蜘蛛痣等。诊断依据肝功能检查可以诊断肝脏损伤情况,甲胎蛋白异常升高提示可能患有肝癌,肝脏B超检查可以判断肝脏是否有损伤,肝内胆管情况,肝脏病理学活检可以判断肝硬化情况、肝癌类型等。肝病有哪些类型?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肝衰竭是否具有传染性?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如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粪口、母婴、输血等途径进行传播。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暂时有发病率数据。是否可以治愈?部分疾病可以经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可以治愈。是否遗传?是,有一定的遗传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宁佐伟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