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分类及营养成分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癌症防治先锋

牛奶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牛奶的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牛奶呢?本文将为您介绍牛奶的分类、营养成分以及适合人群,帮助您科学选择牛奶。

牛奶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牛奶含水分87克,蛋白质3.3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A14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维生素C1毫克。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营养均衡的饮品。

牛奶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牛奶。以下人群更适合饮用牛奶:

1. 脱脂奶适合老年人、血压偏高的人群;

2. 高钙奶适合中等及严重缺钙的人、少儿、老年人、易怒、失眼者以及工作压力大的女性;

3. 乳糖酸缺乏症、胆囊炎、胰腺炎患者不宜饮用牛奶;

4. 脾胃虚寒作泻、痰湿积饮者慎服牛奶。

牛奶的种类

1. 巴氏消毒奶: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需全程在4℃-10℃冷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牛奶类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保质期较短的牛奶多为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均质”牛奶。

2. 常温奶:采用超高温灭菌法,能将有害菌全部杀灭,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12个月,无须冷藏。但营养物质会受很大损失。

3. 还原奶:奶粉不得用于巴氏消毒奶,但常温奶、酸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但必须标明原料为“复原乳”或“水和奶粉”。

4. 生鲜牛奶:未经杀菌的生鲜牛奶在许多发达国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但价格也最为昂贵。新挤出的牛奶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活性物质,能够在4℃下保存24小时~36小时。

5. 灭菌牛奶:为了满足上班族的需要,生产出保存时间较长的百利包。保存时间较长的百利包牛奶在加工过程中已经全面灭菌,对人体有益的菌种也基本被“一网打尽”,牛奶的营养成分因而也被破坏掉。

6. 无抗奶:无抗奶是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牛奶。奶牛在每年换季时易患乳腺炎,并且采用机械榨乳也比人工挤奶使乳牛更易患乳腺炎,向牛乳房部位直接注射抗生素,奶牛能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无乳 患友问诊
断奶期间能否食用海带?

断奶期间能否食用海带?

我正在戒奶,想知道是否可以食用海带?患者女性20岁
女 34 2024-09-01 08:05:02
科学断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科学断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想了解如何科学地断奶,宝宝现在10个月大,晚上总是要喝奶,尝试过食疗方但仍然会涨奶。患者女性31岁
男 6 2024-09-01 08:05:02
宝宝吃奶粉后拉肚子: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宝宝吃奶粉后拉肚子: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宝宝10个多月,吃奶粉后拉肚子,之前吃母乳不这样,添加了面和粥,吃牛奶嘴巴一圈过敏,现在吃羊奶粉,想知道是否是乳糖不耐受?患者男性10个月21天
男 46 2024-09-01 08:05:02
婴儿胸部CT、喉软骨软化与腹泻的关联性探讨

婴儿胸部CT、喉软骨软化与腹泻的关联性探讨

我的孩子有咳嗽、轰隆声和腹泻,之前胸部CT显示模糊,喉软骨也有些问题。请问这些症状之间有没有关联?患者男性5个月5天
男 66 2024-09-01 08:05:02
一岁宝宝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和喂养建议

一岁宝宝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和喂养建议

一岁宝宝拉肚子,发烧,想知道能否继续母乳喂养,是否需要用药?患者男性1岁1个月
男 7 2024-09-01 08:05:02
新生儿体重不增、乳糖不耐受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体重不增、乳糖不耐受的处理方法

孩子出生体重7斤4两,纯母乳喂养,现体重8斤8量,身高长了,精神也挺足,但大便稀,一天大便3至4次,体重不增加,想了解如何处理乳糖不耐受问题。患者女性3个月16天
女 4 2024-09-01 08:05:02
牛奶变成蛋花状是否安全食用?

牛奶变成蛋花状是否安全食用?

在烹饪过程中,牛奶成蛋花状是否安全食用?患者女性49岁
女 50 2024-09-01 08:05:02
乳腺结节患者是否适合食用蜂花粉?

乳腺结节患者是否适合食用蜂花粉?

我有乳腺结节,想知道是否可以食用蜂花粉?术后恢复期如何增强体质?患者女性51岁
男 25 2024-09-01 08:05:02
断奶后如何选择合适的牛奶?

断奶后如何选择合适的牛奶?

宝宝断奶后,是否可以直接换成鲜牛奶?患者女性2个月28天
女 31 2024-09-01 08:05:02
无乳糖奶粉引起便秘的处理方法

无乳糖奶粉引起便秘的处理方法

宝宝吃了三天无乳糖奶粉后出现便秘,拉出来的便便干燥,想知道是否可以换回普通奶粉?
男 60 2024-09-01 08:05:02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