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秋季用药四禁区
前不久,一位老年人因用药不当导致生命危险,好在到医院救治及时才脱离危险。常言说:春困秋乏。入秋换季季节老年人会比以往有不舒服的感觉要明显,用药也会比以往要多,所以笔者要特别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尤其对降压、降脂类及心血管类药物要特别慎重,要注意用药安全。

现在,老年人使用药物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用药滥、杂、乱等不科学行为较普遍。老年人用药多,进入老年期,对药物的耐受性已减弱,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变慢,较容易产生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比如秋燥,易引起上火口腔溃疡等,家中可以常备一些药性温和,疗效显著的常用药,如口炎清、板蓝根等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日常用药应坚持“四不要”原则。
一、不要自行用药。有的人以为“久病自成医”,就凭感觉自行增减药量或种类,头痛发烧时就自行使用头痛片、退烧药等,这样容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应先就医,遵医嘱用药。
二、不要多头用药。老年人身体不适时,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四处求医,同时服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药物,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应在就医时,告诉医生正在治疗的疾病和已在服用的药物,减少重复用药,降低药物毒副反应。
三、不要长时间、大剂量用药。老年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的减慢,长时间、大剂量用药,容易引起蓄积中毒,和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成瘾性。用药时间宜短、剂量应小。
四、不要剧烈用药。有些子女为帮助老年人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从各种渠道、各地方求购特效药来用。大家应该知道老年人气虚体弱,对于剧烈的药物常因抗不住会发生虚脱、休克等危险;并且,社会普遍认为中药比西药毒副反应要小。因此,老年人用药,应以药性温和为主,适宜用中药调养,西药急救。
#口腔溃疡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口腔黏膜溃烂、充血、疼痛与自身免疫反应、劳累、精神压力有关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在1~2周内自行痊愈简介口腔溃疡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局部口腔黏膜缺损、破溃为特点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口腔局部黏膜损伤溃烂,患者多有疼痛感,但通常可在一两周时间内自行愈合。症状表现口腔溃疡发作时比较疼痛,特别是在吃饭或喝水时疼痛感比较明显,而且有局部的灼热感。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圆形凹陷破损、溃烂,呈白色或者黄色。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以往患口腔溃疡经历即可确诊。临床特征可简单概括为:黄(黏膜破损面发白或黄)、红(周围充血、红肿)、凹(破损处呈圆形凹陷)、痛(疼痛)。口腔溃疡有哪些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疾病伴发口腔溃疡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是是否可以治愈?是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