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是否应行放化疗?
作者:章真
胃癌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还要不要进行放疗?这不仅是患者、家属很头疼的问题,其实医学界也有争议。

胃癌患者应该首选手术治疗
就目前为止,外科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方式;所有尚未转移并且能够耐受手术的胃癌患者,一经确诊都应该及时手术,尽早切除癌变组织,同时清扫区域淋巴结、杀灭游离癌细胞的目的。同时就治疗需要进行消化道重建再造。
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仍有必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认为,目前中国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仍有必要,但需根据患者及疾病特点,如性别、疾病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特点、分子亚型等,确定最适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人群。同时,中国也迫切需要积累自己的数据,以建立最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治疗策略。而且必须考虑我国患者的疾病特点,客观判断患者状况,不可生硬套用临床试验的结论。
胃癌术后需要预防复发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即使手术成功,术后治疗中相当高的复发率仍然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复发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多与手术情况、肿瘤恶性程度和分期、以及患者自身身体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胃癌复发并无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差不多。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上腹部饱胀,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以及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等,应去医院作胃镜检查或细胞学检查。
#胃交搭跨越的恶性肿瘤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典型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痛,早期多症状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预后较好简介胃癌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癌前变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遗传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体重减轻、上腹痛,可伴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胃癌的治疗与其病情进展时期有关,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预后与其分期有很大关系。症状表现:胃癌的典型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痛,可伴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症状。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发现癌变病灶,结合黏膜活检发现癌细胞是目前胃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癌有哪些类型?1.根据组织病理学及分化程度,WHO近年将胃癌分为:腺癌腺鳞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2.根据胃癌进展时间可分为:(1)早期胃癌隆起型(息肉型,Ⅰ型)表浅型(平坦型,II型)深凹陷型(溃疡型,III型)(2)中晚期胃癌Ⅰ型(息肉样癌)II型(溃疡型癌)III型(溃疡浸润型癌)IV型(弥漫浸润型癌)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胃癌是常见病。50岁~70岁为高发年龄段。是否可以治愈?可可以治愈与诊断时病情所处的时期有关,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较高,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迄今为止,由于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约7%~34%。是否遗传?是。10%的胃癌患者有家族史,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