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治应重视噻嗪类利尿剂的合理应用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
秒懂健康
分享健康分享爱

作者:陈鲁原

  在10月19日上午的第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国际会议“高血压合理用药”分论坛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陈鲁原教授发表了题为“噻嗪类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的学术演讲。

  在演讲中,陈鲁原表示,之所以推荐噻嗪类利尿剂作为一线首选降压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ALLHAT研究结果表明,低成本的噻嗪类利尿剂与CCB、ACEI在降低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且利尿剂所致的血糖异常风险较低。

  第二,黑人占美国高血压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利尿剂是此类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

  第三,从药物经济学考虑,噻嗪类利尿剂在成本效益比上极具优势,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广覆盖。最后,“无利尿剂无难治性高血压”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那么最适宜利用利尿剂降压的人群有哪些呢?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控制不佳/难治性高血压;卒中(二级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四类病人。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利尿剂呢?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降压药物中,利尿剂是最有效的控制难治性高血压的药物;

  2.对于多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长效噻嗪类利尿剂效果最佳,氯噻酮的降压效果优于HCTZ;

  3.对于慢性肾病的患者,需要选择襻利尿剂,因为其能有效地控制容量和血压;

  4.呋塞米(速尿)为短效利尿剂,需日服三次,否则利尿作用在短期内消失后更促使肾对水钠储留,造成相反的效果。

  心衰或心衰高危患者降压应首选噻嗪样利尿剂。主要参考以下证据:起始治疗时,如果合并心衰或是心衰高危患者,应予噻嗪样利尿剂治疗;老年患者如果CCB不适宜,例如水肿或不耐受或患者合并心衰/心衰高危,应予噻嗪样利尿剂治疗。

  另外,利尿剂联合ACEI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首选。中国脑卒中后抗高血压治疗研究PATS——1993显示,一共入选了5665例患者,有TIA史或未遗留严重残疾的脑卒中后患者,随机用利尿剂吲达帕胺或安慰剂治疗3年,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压下降平均多5/2mmHg,总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下降29%。

#高血压#心衰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分享健康分享爱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