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约占43%),且近年来年轻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

宫颈癌发病缓慢,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从正常宫颈上皮发展到浸润癌一般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通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HPV检测等筛查方法可以在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发现癌前病变和极早期宫颈癌。
宫颈癌的上述临床特征,使得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决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宫颈原位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保护已取得一致意见,即通过实施宫颈锥形切除术保留子宫。
对于宫颈浸润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或放射治疗均可造成生殖器官丢失或功能损害,从而丧失生育功能。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对早期宫颈浸润癌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可能的。
例如,对浸润深度仅有3 mm、宽度仅有7 mm的IA1期患者,国际权威机构——国际妇产科联盟推荐可实施宫颈锥形切除术;但对浸润深度为3~5 mm、宽度为7 mm的IA2期宫颈癌,则须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行根治性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由法国学者达尔让(Dargent)于1994年首次报道,至今仅有数百例文献。该手术可经阴道或经腹切除宫颈及其周围组织以及部分上段阴道,但保留宫体。目前认为,对病灶局限于宫颈且直径<2 cm的IB期浸润癌也可实施这种手术,从而保留生育功能。
临床研究显示,对直径<2 cm的IB期宫颈癌实施根治性宫颈切除可获得与根治性子宫切除相同的术后疾病复发率和死亡率,但尚需更多病例、更长时间的验证。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大多数患者能自然受孕,但足月妊娠率较低,孕早中期的流产率较高,所以对这类妊娠患者应进行高危妊娠管理。
#宫颈癌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早期宫颈癌治愈率高,预后相对较好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简介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一种恶性肿瘤,以阴道接触性出血,白色或血性、水样或米泔水样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为症状特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症状表现:阴道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水样或米泔水样有腥臭味),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贫血,精神衰颓、生活能自理,极度痛苦,全身衰竭等综合征)等全身衰竭症状。诊断依据:依据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宫颈癌有哪些类型?Ⅰ期:子宫颈癌局限在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Ⅱ期: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阴道下三分之一或未达骨盆壁。Ⅲ期:肿瘤累及阴道下三分之一和(或)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功能和(或)累及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Ⅳ期:肿瘤侵犯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活检证实)和(或)超出真骨盆(泡状水肿分为Ⅳ期)。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估计,2012年全世界约3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2%,死亡病例达27.5万例。其中,85%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是否可以治愈?宫颈癌在早期大多数都是可以治愈的。到了中晚期则需要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手段来控制病情。与此同时还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否遗传?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