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能做什么?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马士薇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所主任马士薇告诉笔者,多动症的治疗过程除药物外,家长的日常行为矫正非常重要,而每天必做,陪做作业是行为矫正之一。

马士薇

   专家简介: 马士薇,女,副主任医师,擅长学习障碍、注意力分散、多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为了监督孩子学习,不少家长都会陪孩子做作业,但是陪伴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做作业则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写作业容易时拖拖拉拉,错误百出,稍微一点响动立刻分心。如果没有家长严格的监督矫正,养成拖拖拉拉、分心的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睡眠,并且进而打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马士薇主任建议,家长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的环境和计时器(如闹钟),明确时间观念,严格监督,在孩子开始做作业之前做完要做的事,比如大小便、喝水,准备文具用品要简单,不要太花哨造成分心,计时半个小时,在这时间段内家长与孩子均不要讲话,交流,如孩子有分心拖拉的情况可用事先约定的拍肩膀、拉衣服等动作提醒,半个小时后休息五分钟,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放在最后半个小时集中完成。家长可以通过这种与孩子之间的“君子协定”,不断强化孩子的时间意识,强调单位时间内的专心致志,充分提高时间利用率。

  在监督过程中,马士薇主任也建议家长强调方式方法,如给多动症孩子的指令必须非常明确,如“上课要认真”这个指令,不如告诉孩子,上课时眼睛必须看着老师、手放在膝盖上不要乱动等,从细节处逐渐矫正孩子注意力及多动等行为。

  而在批评时家长同样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坚持的金标准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时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个人,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杜绝“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懒”一类的负面评价,坚持“你这样做不好”的原则。

  马士薇主任提醒家长,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包容度。只有充分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和医生高度配合,与老师有效沟通,常年不懈的坚持下去,从点滴做起,才能最终让孩子摆脱多动症的困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多动症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成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与遗传、生理、心理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简介成人多动症是一种成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症多在儿童时期发病,持续到青壮年阶段即为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检出率为1.1%~15.9%,我国的检出率为3.1%~6.3%[1]。成人多动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主要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急躁、易怒、焦虑、抑郁等。目前本病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早期经积极规范地治疗,大部分患者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有慢性化改变,对工作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症状表现:成人多动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急躁、易怒、焦虑、抑郁等。诊断依据:根据症状表现及相关家族病史,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头颅CT、磁共振可见五羟色胺功能亢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功能低下,头颅磁共振可见胼胝体、尾状核体积减小,脑电图多出现异常,慢波活动增加,即可确认该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成人多动症检出率为1.1%~15.9%,我国的检出率为3.1%~6.3%[1]。是否可以治愈?一般难以自愈。经积极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有慢性化改变,对工作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否遗传?是,成人多动症可能与遗传特质有关。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李志刚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