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吃素真的可以减肥?

吃素真的可以减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素食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吃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健康和减肥。那么,吃素真的可以减肥吗?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素食的分类

素食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严守素食者:不吃任何动物制品,包括蛋、奶、肉类等。

2. 奶蛋素食者:不吃肉类,但可以食用蛋和奶制品。

3. 部分肉食者:不吃某些肉类,如红肉,但可以食用其他肉类。

4. 自由素食者:主要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肉类。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持营养均衡,素食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搭配。

二、吃素与减肥的关系

吃素是否能减肥,关键在于摄入的热量。如果摄入的热量低于消耗的热量,无论是否吃素,都有可能减肥。因此,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吃素减肥的效果:

1. 节食或运动量不足

2. 食物种类单调

3. 经常食用精制米面

4. 很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

5. 喜欢吃咸菜、腌菜

6. 口味重:多油多盐多糖烹调

实际上,以上任何一种不良习惯都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无论你是否吃素。

虽然相比肉类,素食的热量通常较低,但如果不注意饮食搭配,也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影响减肥效果。

三、吃素的利与弊

利:

1.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 提高抗氧化能力

3. 降低血压、保护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

4. 促进肠道健康、清除体内垃圾

弊:

1. 蛋白质摄入不足

2.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

3. 矿物质吸收率低,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问题

四、哪些人不适合吃素

1. 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人群,如婴幼儿、孕妇、乳母等

2. 贫血患者

五、减肥人群如何健康吃素

1. 以谷类为主,食物多样

2.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3. 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4. 蔬菜、水果应充足

5. 合理选择烹调油

六、仅仅吃素就能维持健康体重吗

当然不能。吃素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吃,也需要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同时,运动也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因素。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同型半胱氨酸36.5μmol/L不治疗会怎样?

同型半胱氨酸36.5μmol/L不一定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同型半胱氨酸是体内的一种氨基酸,正常值在5~15μmol/L。如果是因为生理因素导致的结果升高,如饮食不当,一般不严重,通过调整饮食即可改善。 但如果是因为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则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休息、清淡饮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病友互助家园

1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同型半胱氨酸36.5μmol/L严重吗?

同型半胱氨酸36.5μmol/L是否严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酸基酸,只能由蛋氨酸转变而来,大多数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是通过二硫键和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排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的正常值为5~15μmol/L,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未进行空腹检查,尤其是食用了大鱼大肉后,导致结果为36.5μmol/L,此时是不严重的,通过调理饮食,能够有效改善。如果患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的结果明显增高,通常比较严重,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不可以长时间熬夜,清淡饮食,可以选择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有利于身体健康。

远程医疗新视界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不治疗能自愈吗?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如果不治疗,可能会自愈吗?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疾病等因素有关。虽然某些情况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调整饮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会得到改善,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自愈。 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以及药物治疗等。

健康管理专家

1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不治疗会怎样?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本身无症状,但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 肝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加剧肝功能损害,导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复发风险,加重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 因此,同型半胱氨酸偏高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健康百科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内科治疗动脉硬化,如何选择检查项目?

在神经内科,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为了有效治疗动脉硬化,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首先,血脂、血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查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指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定期复查这些指标是二级预防的重要部分。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除了常规的血脂、血糖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与免疫和风湿相关的检查,因为这些问题也可能导致卒中。 神经科的采血检查通常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疾病类型来决定。例如,对于占位性或感染性疾病,采血是常规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腰穿检查。 对于动脉硬化较重的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也是必要的,因为许多保护血管内膜的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

远程医疗新视界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脚麻治疗多久有效?

脚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脚麻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无力等,那么看神经内科可能是必要的。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脚麻的原因。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如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这些检查通常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对于周围神经病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甲功、风湿三项、血糖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可能需要通过血沉、白细胞计数等检查来诊断。 治疗脚麻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可能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AI医疗先锋

1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高该如何治疗?

神经内科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会用到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来说,血脂、血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尤为重要。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青年卒中患者,除了常规的血液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与免疫、风湿相关的检查。 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占位或感染性疾病,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腰穿检查。 对于脑动脉硬化较重的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因为口服保护血管内膜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智慧医疗先锋者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高怎么办?

神经内科是专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与血脂高、血糖高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等危险因素有关。为了监测这些指标,神经内科常常建议患者进行全血检查。 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脑血管二级预防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对于青年卒中患者,还需要检查与免疫和风湿相关的指标。 神经科的采血检查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或疾病考虑。常见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占位或感染性疾病,都需要进行采血检查,有时甚至需要进行腰穿检查。 对于脑动脉硬化较重的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也是必要的,因为口服保护血管内膜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跨界医疗探索者

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何妙招?

在神经内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病往往伴随着血脂高、血糖高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等危险因素。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发展,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除了常规的血脂、血糖检查外,还需要考虑与免疫、风湿相关的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神经内科的采血检查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类型进行。如脑血管疾病、占位或感染性疾病等,都需要进行采血检查。在必要情况下,还可能需要进行腰穿检查。 此外,对于脑动脉硬化较重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这是因为口服保护血管内膜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医疗趋势观察站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半边身麻治疗如何进行?

半边身体发麻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脑血管疾病。治疗此类症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压药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病因,如脑动脉瘤破裂或动静脉畸形。此外,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维生素B12和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医疗趋势观察站

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