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武汉一线护士敲碎戴了20年的手镯!为啥医护人员不能戴首饰?

武汉一线护士敲碎戴了20年的手镯!为啥医护人员不能戴首饰?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令人敬佩。近日,一位广东佛山的援鄂护士在进入疫情一线前,忍痛敲碎了手上的玉镯,这一举动引发网友热议。

玉镯是护士与婆婆见面时的见面礼,已经戴了20年。然而,由于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不允许戴任何首饰,她只能选择砸碎玉镯。

其实,医护人员不戴首饰并非个例。早在2013年,北京市医管局就要求各医院细化制定本院的着装管理规范,并将执行情况纳入个人及科室的考核。其中,关于首饰部分,要求男女员工均不许佩戴与职业不相符的夸张饰品。

医护人员不戴首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医院是病菌喜欢出没的地方,一旦发生交叉感染,很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首饰,尤其是设计复杂的首饰,因为不容易充分消毒,无形中增加感染的风险,也因此被排除在外。

除了不戴首饰,医护人员在着装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男医护人员不能留长发,女医护人员长发需要盘起,戴上发套;男医护人员不得留胡须;不能留长指甲,不能涂抹有颜色的指甲油;除工作需要或患有眼病之外,不可以佩戴有色眼镜;自身衣物长度不能超过白色工作服,穿工作服时不能戴便帽、围巾;上班时要穿袜子和软底鞋。

医护人员为了工作,放弃了许多个人爱好,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儿童肺炎家庭护理: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小儿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康复,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其次,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呼吸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此外,定期为孩子拍背,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呼吸不畅。 在治疗方面,雾化吸入和吸氧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如果孩子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或丙种球蛋白注射。 在护理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在饮食方面,保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高营养食物,帮助孩子恢复体力。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小明的妈妈发现小明连续咳嗽、发热,并且呼吸急促。经过检查,小明被诊断为肺炎。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明接受了雾化吸入和吸氧治疗,同时妈妈加强了护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小明终于康复了。

健康百科

1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肺炎饮食调理:哪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病情?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除了及时治疗,合理的饮食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方面,家长可以尝试以下食物来帮助患儿缓解病情: 1.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合肺炎患儿食用。 2. 苹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3. 雪梨: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肺炎患儿食用。 此外,家长还应避免给患儿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小明今年5岁,近期突然出现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经诊断为肺炎。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为小明调整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并适量增加绿豆、苹果、雪梨等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明的病情逐渐好转,呼吸顺畅,体温恢复正常。

绿色医疗倡导者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间质性肺炎治疗策略:综合治疗与日常保养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针对这种疾病,治疗手段也较为丰富。 首先,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可以考虑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治疗。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其次,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针对间质性肺炎的治疗还需要注意对症处理。例如,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物包括氨溴特罗、氨溴索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治疗间质性肺炎的过程中,中草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中草药包括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这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肺部炎症症状。 此外,针对间质性肺炎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总之,针对间质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等因素,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癌症防治先锋

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及危害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其起病可能缓慢或急性,症状以咳嗽为主,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呼吸困难等。 以下是新生儿支气管肺炎的一些典型表现: 1. 发病可急可缓,大多数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频繁咳嗽、深度干咳,随后出现支气管分泌物。 2. 症状轻微,无明显病变,重度发热38~39°C,甚至可达40°C,超过2~3天后退去。 3. 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龄较大的孩子会表达出头痛和胸痛等症状。 4. 咳嗽通常持续7至10天,有时持续2至3周,或治愈后复发。 5. 严重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增加。 6. 胸部X光片具有增厚的肺纹理,增加的肺透明度,或小片阴影和肺不张,可用于快速诊断。 7. 身体健康的儿童并发症很少,但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气道畸形等患者,容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和鼻窦炎。 8. 起病较为急迫的患者,可能出现早期感冒症状,如咳嗽、打喷嚏,1~2天后咳嗽加重,呼吸抑制发作,呼吸困难,喘息,面色苍白,紫绀,肺喘息的早期迹象是主要症状。 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智慧医疗先锋者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炎不治疗会自愈吗?

肺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香蕉。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消化和增强免疫力。 然而,肺炎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肺炎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适当的休息。同时,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清淡饮食也有助于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和刺激的食物。

运动与健康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炎支原体肺炎不治疗会自愈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如果不治疗,部分患儿可能自愈,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治疗会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咳嗽是其主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发热、乏力等症状。 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开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休息,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健康解码专家

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支气管肺炎不治疗会自愈吗?

小儿支气管肺炎不治疗会自愈吗?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病原体侵入支气管引发的炎性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 首先,家长要注意保暖,及时添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其次,注意饮食调理,提高宝宝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止咳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支气管肺炎不治疗不会自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病友互助家园

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肺炎支原体弱阳性不治疗会怎样?

小儿肺炎支原体弱阳性不治疗,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患儿可能正处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阶段,此时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第二种情况是,患儿可能已经感染过肺炎支原体,经过治疗,抗体滴度逐渐降低,正处于恢复过程中。由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很难被培养和观察到,因此,通过血液中血清抗体反应进行检测。 抗体在感染后一周至十天左右开始形成,初步感染时抗体较低,表现为弱阳性。这也可能出现在感染结束后,抗体滴度下降时。因此,对于肺炎支原体弱阳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未来医疗领航员

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肺炎不治疗能自愈吗?

新生儿肺炎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肺炎多由感冒治疗不当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必须及时治疗。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仅靠药物治疗并不能保证肺炎自愈。 建议新生儿肺炎患者住院治疗,并在出院前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跨界医疗探索者

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肺炎不治疗会自愈吗?

小儿肺炎如果不治疗,通常不会自愈。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肺炎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氧气供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肺炎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不张、脓胸等。 (3)长期不治疗,肺炎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因此,小儿肺炎需要及时治疗,家长切勿忽视。

疾病解码者

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