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慢慢变丑的肿瘤——垂体瘤
人们都说,岁月可带走一个人的容颜。实际上,带走容颜的除了岁月之外,还有疾病,垂体瘤,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垂体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内分泌腺,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多产生的激素与身体骨骼生长、软组织声场、内分泌腺活动等密切相关。垂体可利用激素调节,平衡身体健康,可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生殖、发育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当人40岁后,脑垂体萎缩,人就容易衰老。
所谓垂体瘤,即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
垂体瘤可引起机体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过多可引起肢端肥大症,导致骨关节增生,令美丽容颜逐渐消失,甚至会令内脏功能减退,诱发呼吸困难、头痛乏力、腰酸背痛等症状,使身体越来越虚弱。
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手段有三种,分别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这三种方法难以达到治愈目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垂体大小、激素分泌情况、年龄、生育、经济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目前,垂体瘤的手术方法有经蝶窦,开颅和伽马刀。但由于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切除垂体瘤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药物治疗。对于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90%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动剂(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肿瘤残余或者复发,不适合进行手术或者对药物不敏感的病人,这只要是因为放射治疗可导致垂体机能减退、视神经受损等问题。
#垂体瘤#肢端肥大症#表浅放射治疗
阅读数 6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骨骺融合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综合征可导致肢端肥大、面容粗犷、垂体功能障碍等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简介肢端肥大症是指发生在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者,主要因为垂体瘤导致的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慢性疾病。肢端肥大症患者可出现骨骼、关节和皮肤软组织的增生、粗大、变形,表现为肢端肥大、面容粗犷丑陋(如前额、下巴、鼻子的增大),部分患者伴有垂体腺瘤局部压迫症状如头痛、恶心及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相应症状。肢端肥大症病程进展缓慢,手术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可结合药物治疗、放疗等。肢端肥大症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死亡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症状表现:肢端肥大症患者常因骨骼、关节和皮肤软组织的增生、粗大、变形而表现为肢端肥大、面容粗犷丑陋(如前额、下巴、鼻子的增大)。诊断依据:生长激素抑制试验为临床确诊肢端肥大症的“金标准”。目前的诊断标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生长激素能被抑制至<1ug/L(微克/升)。肢端肥大症有哪些类型?1.根据生长激素的来源,肢端肥大症可分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依赖型非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依赖型2.根据生长激素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致密颗粒型腺瘤疏松颗粒型腺瘤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细胞混合腺瘤多激素分泌腺瘤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为罕见病。我国尚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外数据显示肢端肥大症的患病率约为(0.3~0.8)/万,年发病率约为0.03/万。肢端肥大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30~50岁,明显性别差异[1]。是否可以治愈?肢端肥大症早期可治愈。肢端肥大症如能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方式治愈,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维持内分泌功能平衡,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有复发的可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