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内膜多厚正常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张元飞

更年期是需要经历的,要注意身体的变化,因为绝经后的子宫内膜会有不同的表现,才能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那么绝经后内膜多厚正常。

一、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为0。5厘米之内

在2009年的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将厚度≥6mm的内膜厚度定义为增厚,共发现304名患者和12例子宫内膜腺癌(3%)。在本研究中,内膜厚度为6-10mm,11-15mm,16-20mm和>20mm的癌症发生率为3%(4/127),2%(2/98),5%(%)。2/43)和11%(4/36)。内膜厚度>15mm(4%)的患者发生3例不典型增生。

二、厚度决定病变

这一结果令人困惑,因为除了内膜厚度超过20mm外,内膜厚度不同的患者恶变的发生率相似,而且不是很高,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情况几乎是相同。研究偏倚的选择令人担忧,总体年龄太大,超过65%的患者至少有一个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BMI>30,肥胖或糖尿病)。

三、相关疾病

1.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终生风险为2.7%(1/37)。据估计,美国每年有5.470例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和10.170例死亡。在49岁之前,风险为0。3%。在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中,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别为0。6%,0。9%和1.3%。总体而言,无论种族,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83%以上。

2.子宫内膜癌检查

经阴道超声(TVS)是评估内膜厚度的非常准确和方便的工具。在诊断参数中,TVS发现的内膜厚度与恶变的风险有关。内膜厚度越厚,恶性率越高[3]。在单次出血的情况下,TVS的内膜厚度≤4mm。恶性转化的风险通常被认为接近0(0。07%)并且可以被观察和监测。但是,如果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无论内膜厚度如何,都应进行评估。宫腔镜检查是最好的检查和评估工具。

3.子宫内膜息肉

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息肉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病理学。对于内膜厚度<5mm,发现子宫内膜病变为10%,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84%,16/19)。对于内膜厚度>6mm,子宫内膜息肉也是最常见的(74.3%,226/320)。

4.所占比例

从这个角度来看,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很高,对于没有症状的绝经后妇女,积极干预可能不合适。在2014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是最常见的组织学发现(56.8%),子宫内膜息肉占内膜厚度>4mm的女性的34.4%。

发现疾病是积极干预的,但遗憾的是,相关研究极为少见。虽然子宫内膜活检是金标准,但其作为一般筛查工具的敏感性可靠。

#子宫内膜息肉#外宫颈恶性肿瘤#围绝经期综合症
阅读数 4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症状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早期首选手术治疗,组织学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简介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属于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症状表现:常见症状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可伴有下腹隐痛适、下肢或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病质(身体极度消瘦)等全身衰竭表现。诊断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即可确诊。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类型?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否可以治愈?大部分可以治愈。子宫内膜癌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接受治疗,预后较好。相对来说,Ⅰ型预后较好,Ⅱ型预后良。是否遗传?会,大多数子宫内膜癌为散发,约5%与遗传有关。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林金芳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